說到這,夏漢中便硬生生的頓住了,把後半句話咽回到了肚子裡,不過他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你們兩個怎麼也被俘虜了?
李默堂便輕輕嘆息一聲,狼牙來得太快,他們根本就來不及撤離。
萬相雲卻索性閉上眼睛,開始裝死,剛才只有李默堂和司令部的警衛及參謀人員在,他還沒什麼心理負擔,但是現在當著這些軍長、師長、旅長及團長的面,萬相雲卻也感覺到沒臉了,當著這些個部下的面,出了這麼大醜,今後他還能靠什麼服眾?
徐銳自然不會照顧這些俘虜的心情,問梅九齡說:“剩下的俘虜呢?”
梅九齡說:“正在押來肥西的路上,由騎兵營和警衛營的弟兄看著,我們裝甲一營就先行押著這些首惡分子回來了。”
“押來肥西的路上?”徐銳訝然,“咋,你還打算把他們押回梅縣?”
“那可不?”梅九齡茫然說,“押回梅縣讓他們挖煤去呀,這些可都是免費的勞力,對戰俘,不都是這麼處理的麼?”
萬相雲、李默堂等人聞言頓時心中一震。
自從被俘之後,萬相雲、李默堂等人就一直在擔心,不知道徐銳會如何處理他們,此刻聽徐銳提及這件事,當下一個個都豎起耳朵,都想看看徐銳打算怎麼辦。
徐銳說:“那是鬼子戰俘,三十二集團軍畢竟還是中國人,要區別對待。”
“區別對待?”梅九齡撓了撓頭,茫然問道,“那怎麼辦,把他們放了?”
徐銳說:“你這就去對俘虜進行必要的甄別,體格強壯的新兵,上過戰場的老兵,一律都帶回梅縣,挑剩下的新兵,每人發兩塊錢路費,放他們走吧,他們原本也不想當兵,原本就是被國民黨強徵來的壯丁,正好放他們回家跟親人團聚。”
一聽徐銳這話,萬相雲等三十二集團軍的高階將領立刻就變了臉色,徐銳不僅想要收編了他們僅有的老兵,還要放了他們抓來的壯丁!
梅九齡嘿然說:“團長,這個早就甄別過了。”
“甄別過了。”徐銳訝然,“那你倒是說說,結果怎樣?”
梅九齡回答說:“差不多有三千人符合條件,其餘的都不符合條件。”
“才三千人?”徐銳聞言直搖頭,心忖這才多長時間,國民軍就已經墮落成這樣了,四個師兩萬人的部隊,符合當兵條件的居然只有區區三千人,其餘的兩萬七千人居然都是不符合條件的身體孱弱的壯丁,這樣的部隊怎麼可能有戰鬥力?
就這樣的部隊,難怪兩萬人圍攻肥西獨立團兩千人,打了三天還打不下來。
就這樣的部隊,難怪看到大梅山獨立團時望風而逃,轉眼之間就土崩瓦解。
就這樣的部隊,也難怪到四四年的時候,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都在節節勝利,只有國民軍在豫湘桂戰場上大敗,丟失了大片國土不說,還損失了上百萬的軍隊!氣得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那裡大叫說:給國民政府的軍事援助還不如拿去餵狗。
當然話又說回來,三十二集團軍從大別山區抓了這麼多不符合條件的壯丁,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來,此時大別山區的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艱苦,由於長時間吃不飽飯,導致老百姓個個瘦骨嶙峋,甚至一陣風就能夠把人吹倒。
而老百姓之所以生活艱苦,則是因為苛捐雜稅太重。
尤其是江浙地區淪陷之後,國民政府稅源急劇枯竭,為了養活龐大的軍隊、龐大的官僚以及權貴集團,就只能夠不斷的給國統區的老百姓加稅。
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越徵稅老百姓越窮,越窮老百姓的體魄就越差,就越提供不了合格的兵源,越是沒有合格的兵源,國民軍的戰鬥力就越差,然後就不斷的吃敗仗,地盤就不斷的縮小,然後稅源進一步枯竭,然後就只能夠繼續加稅。
搞到最後,在河南甚至出現了極其荒唐的一幕,花園口決堤之後,河南先是連續三年大旱,接著又出現大面積的蝗災,百姓都易子而食了,國民政府非但不放糧賑災,卻反而要從河南繼續徵糧,最終餓死了三百萬人!
相比之下,在軍隊控制下的地區,當地老百姓的日子就要好過得多,
所以,無論是華北的八路軍,還是華中的新四軍,都從來不擔心兵源匱乏,因為生活的有效改善,有的是體格健壯的青壯年來當兵,正因為這,到抗日戰爭結束之時,的部隊才能從戰前的四萬人發展到將近兩百萬人!
想到國統區百姓的生活艱辛,徐銳又說:“這樣,還是發十元錢的路費吧,眼看著就快要過年了,就讓他們回家跟親人過個好年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