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寰趴在桌上,他現在非常疲倦,他需要在兩天時間內想出推廣紙幣的辦法。他想了許多辦法,比如免費贈送紙幣,用紙幣換購貨物,可是他自己都懷疑這些做法的效果。
他感覺自己沒有抓到問題的核心。、
最後的期限就要到了,鄭寰第一次手足無措。他翻閱著材料,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紙幣憑什麼流通?
是呀,紙幣既可以被人們當做金錢,也可以被人們當做廁紙。它的價值從何而來?不解決這個問題,剩下的問題也無法結局。
他想了很久,還是沒什麼突破。就在這時,他回憶起一些原始材料。
在北美的村落,供銷商會給農民欠條。農民用欠條兌換商品,又用商品交換欠條。
這些紙條本身也沒有價值,但是農民卻把它當做貨幣使用,這是為什麼呢?
鄭寰忽然豁然開朗。欠條的材料不值錢,但是欠條可以兌換貨物,所以欠條就可以當做貨幣。紙幣也是如此,紙幣本身的成本不高,可是如果紙幣可以換貨物,它就是金錢了。
鄭寰只需要保證,人們用紙幣能買到貨物,紙幣就可以流通。他之前想到的所有手段,都是圍繞這一點進行的。
那麼,如何保證紙幣能買到貨物呢?鄭寰思索著,他終於明白了紙幣的秘密。
最後的期限來了,鄭寰把計劃上交給了富蘭克林。富蘭克林皺著眉頭讀著鄭寰的方案,他難以置信地說:“真是魔幻的想法。”
鄭寰微笑著說:“怎麼樣?我沒有讓你失望吧。”
本傑明神色複雜地看著鄭寰,他停頓了一下,才說:“你做的很好,孩子。”
鄭寰繼續說:“富蘭克林先生,我有話要說。”
他說:“我所說的只是理論構想而已,實際操作還是有難度的。我恐怕要親自進行這個計劃了。”
費城七月份的第一個週一,一條訊息在報紙上刊登。賓夕法尼亞將發行紙幣了,商店將把允許用紙幣兌換貨物。
這個訊息太過於不起眼,因為沒有人擁有紙幣,紙幣跟其他人沒有任何關係,農民們還是習慣以物換物。
“紙幣是有錢人玩的遊戲。”一個農民對同伴說:“我們不要碰。”
實際上,這個新聞有些言過其實,費城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商店使用紙幣結算,而且這些商店都和耶穌會有關係。耶穌會的影響力也就僅限於此了。如果不是鄭寰的計劃非常有說服力,富蘭克林根本不會就此展開這個冒險。
三天後,零一條訊息傳遍了大街小巷,賓夕法尼亞的本地銀行宣佈,農民可以用自己的土地抵押貸款,市值10英鎊的土地,可以獲得12英鎊的貸款。當然,貸款是紙幣。
“這是在騙人吧?”濱州的農民們相互討論這個話題:“10英鎊的土地,可以得到12英鎊的紙幣,最後只需要還10英鎊。這不是白送那些農民錢嗎?”
一個農民說:“真有這種好事?我去試一試。”
另一個農民不屑一顧:“這種事情都是騙人的,紙幣值什麼錢?小心被騙了。”
第一個農民說:“是嗎?我一拿到錢,就去商店買東西。免費的不要白不要。”
其他農民笑著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不去你就不是我們村子的人。”
那個農民漲紅了臉,他說:“去就去。這可是天上掉下的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