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靖今年已經成年了,個頭比孫享福還粗壯些,十六歲的孫豐,亦是像個大人一樣,站在了春桃的身後,孫享福不知道大女兒孫婉婷看到自己的眼神,為什麼會有些閃躲,但還是伸手捏了捏她的小臉蛋,都說女大十八變,二女孫婉瑜就沒怎麼變,她的臉頰仍舊有幾分神似孫享福,看到她,孫享福的心情就會好很多。
“夫君,陛下在城門口處等著,要敘舊的話,等回家了之後再說,今日可不許在行宮中飲宴,家裡備好了家宴的。”虞秀兒看孫享福要跟每一個孩子親近一下的樣子,開口提醒道。
還別說,孫享福被虞秀兒這麼一提醒,才驚覺,原來自己有這麼多的子女,一個個打招呼聊幾句的話,估計一刻鐘都過去了,於是,朝眾多小妾和孩子們揮了揮手道,“你們且先回去吧!我稍後就回來。”
然之後,孫享福就食言了。
李世民怎麼可能簡單的放他回去,對於拜占庭的情況,對於大食的後續計劃,一開始聊起來,就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的完的。
“朕原本以為,打下了更多的地盤,沒有了外患之後,日子會過的輕鬆些,卻沒想到,越是走到了最後的一步,壓力反而越發大了起來,正明可有解朕心中憂患之法?”將正事聊完了之後,李世民才開口問道。
孫享福答道,“治理的難度,會隨著版圖的增大,治下人口數量的增多,而越來越大,所以,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咱們都要處於一種政治體系升級的狀態中,尊重各民族的風俗,根據地域不同,制定不同的相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就目前看來,原先的州道制度,就已經不適用了,隨著國家進入穩定期,人口會出現持續的增長,鍋就那麼大,可是,在這口鍋裡面吃飯的人卻越來越多,不精細化管理,日子長了,就會出問題。咱們應該像種田一樣,把國家管理,從淺耕粗種,轉換到精耕細種的模式,將行政區域劃小一些,管理的更全面一些,將地區開發度,跟人口增長的速度掛鈎,儲備用地,儲備礦物,林木資源,全都釐清楚,在出現了人均擁有的土地,收入,失衡,地方資源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情況的時候,及時進行調整,這樣,或許會好一些。”
“行政區域劃小一些,管理的更細一些。”李世民很精準的捕捉到了孫享福這番話的中心思想,將這句話單拿出來重複了一遍之後,覺得很有道理。
至於怎麼將自己家的東西盤清楚,把消耗和産出,以及後續的儲備量的關系弄清楚,使各方面産業得以長久延續,這也是一門大學問,當真正把各方面資料統計出來,讓整個國家的供給層,不出現斷裂的時候,那麼整個國家的發展就穩了。
這都是一些後世的管理科學,在這個時期,能考慮到這方面的人很少,古代社會,往往會因為沒有這樣的規劃,一個朝代,到了中後期,土地兼併會日趨嚴重,人口繁衍又擴大,導致老百姓沒有足夠養活自己的耕地,再出現點災荒,大家沒有飯吃的時候,不往死裡造反才怪。
“正明具體有什麼想法麼?”天色雖然已經不早了,但感覺自己在跟孫享福的交談中,仍然有很多收獲的李世民繼續問道。
孫享福幾乎沒怎麼想,就答道,“將各州道,按照一定的地域風俗,人口數量,劃分成為行省,由政事堂,細化的管理各行省事務,會比較妥當些。就目前咱們設立的州道而言,大多都可以拆開劃分為三到四個省,平均五六州,就可以劃為一個省,全國算下來,差不多可以劃為近百個省,這樣重新一擬定,就可以給下面的人,很多上升的通道。另外,政事堂和十部也要擴大,左右僕射和幾個平章事,管理全國這麼大的範圍,光是各方面資料過一遍,都得十天半個月的,您覺這樣管,能有效率嗎?”
孫享福說到這個,李世民也是連連點頭,李承乾已經不止一次的給他抱怨了,國家太大,政務太繁忙了,大唐現在的版圖,是貞觀元年的好幾倍大,人口,更是達到了一億一千多萬,光是把八百多個州的州刺史名單給你念一遍,那都得半個小時以上。
吏部的官員,往往用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將五千多個縣的縣令的政績考評報告交出來,其它諸如戶部,財部,等等等等每個部門,無一不是這樣,可以說,治理難的問題,已經在各個方面暴露了出來。
如果還採用原來的那套官制,是絕對不可行的了。
“正明以為,該當如何改革?”對於整個朝廷制度大改,可不是小事情,李世民很是謹慎的問道。
孫享福想了想道,“其實也不難,像政事堂的平章事,咱們完全可以給他弄個三五十個出來,而且,不需要明文限定人數。十部的侍郎,也不要只設左右兩個了,根據實際需求,五個人能滿足需求,就任命五個,十個人才能滿足需求,就任命十個,甚至還可以更多。這樣給所有的人更多的上升通道,在大事情上,保持群策群力的作風,就比堅守住一個固化的制度,讓所有的人,因為一個位置,爭來爭去,要好的多。”
“五十個平章事?”李世民被孫享福隨口說出來的一個數字嚇到了,不過,細細一想,覺得好像也蠻有道理的。
孫享福之所以這麼敢想,是因為他在後世,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體制的時代,那時,我國的國務院常委,至少都有好幾個,政治委員的數量,更是多到一般人根本數不過來,各個部門的副部長,一般都有十個八個之多,這還只是管理後世我國的地盤。
而統一歐亞大陸之後的大唐,會比後世我國的地盤大幾倍,人口在一兩百年內達到十億八億也很正常,不開啟腦洞,大刀闊斧的做改革,當問題暴露出來的時候再想要改,可能就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