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和皇帝討論怎麼限制皇帝的權力,這要是在以往,就是要吵架的節奏。
然而,兩人卻能夠平心靜氣的坐下來慢慢交流,這也算是一副奇景了。
當孫享福真正說到具體策略的時候,李世民就聽的更加認真了。
“陛下,您熟讀周朝以來各朝的史書,有沒有發現,君王老來皆昏聵這個道理?”孫享福問道。
“君王老來皆昏聵?”
這個詞李世民似乎沒怎麼聽過,但是,他順著這個意思,倒是想到了不少人。
因為,這個時代,四十歲以上的人,都算是老人,那麼,遠一些的,有趙武靈王,漢武帝,近一些的,有梁帝蕭衍,隋煬帝楊廣等,都是四五十歲以後,開始昏聵了。
李世民甚至想到了李淵和自己,貌似,自起兵以來,就是李建成和自己在做主力,而現在自己到了四十多歲以後,也開始越發懶得處理政務,都是丟給李承乾,甚至,還越來越喜歡聽一些吹捧自己的話。
不管孫享福說的這句話有多少道理吧!起碼,他覺得自己該反省反省了。
見李世民並沒有繼續作聲,孫享福便再度道,“其實,這也不怪那些君王們,人老了,精力有限,不再承受的起高強度的勞心勞力,思維,也更傾向於安逸,這是人的天性,所以,陛下若是問臣,如何讓後代君王保持開拓進取的精神,那麼,首先,咱們的君王,就得年輕化。”
“你的意思,皇帝,也要設定退休年齡?”李世民語氣平和的問道。
似乎,他對孫享福這個提議,並沒有多少意外,可見,此前,他自己都有想過。
孫享福點了點頭答道,“是的,陛下,老年人的體力和思維能力,確實無法跟正值壯年的人比較,從科學的角度講,咱們應該以精力更充沛,思維更活躍的壯年人來擔任國君最合適。
並且,一代君王,一代臣,皇帝在位的時間,也不宜太久。
比如,陛下您在位,重用外戚長孫氏,不是說長孫氏不好,可現在僅僅是十幾年時間而已,長孫氏的資産,整個家族的官員數量,掌握的權力,有多大,不用臣細說了吧!
這也是皇後娘娘經常勸您不要任命長孫氏子弟為官的道理,長此以往,十幾二十年後,長孫氏的勢力,可能還要再翻很多倍,您真的覺得,在利益訴求下,他們會一直這麼安穩下去麼?
承乾將來當國的時候,面對這股尾大不掉的勢力,只怕會很頭疼。”
歷史上的高宗繼位之後,可不就立即跟長孫無忌鬥起來了麼,國朝的資源在這種內鬥之中,不知道會損失多少,孫享福也是看李世民非常理智的在分析這個問題,又有長孫皇後多次的規勸在前,才敢拿這件事情出來說的。
不然,就算以他的地位,也不敢輕易去踩這個雷。
當然,這也是出於他和長孫無忌父子的關系很好的原因,他不想看到長孫氏落得最終的那個下場。
聽到孫享福這個建議,李世民瞬間便心念飛轉,朝堂上的黨錮勢力,既得利益者團體是怎麼形成的?
不見得是有誰在刻意組織,謀劃的,大多時候,是天長日久的,自然而然的因為利益,聚集到一起的。
一個政策執行的久了,一個人在一個位置管事管的久了,都會自然而然的會因為視角和習慣的問題,讓下面的人找到政策漏洞,鑽空子。
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每隔一兩年,會將頂尖的幾個大臣,來一輪權力洗牌的原因,在他這裡,除了武將方面稍微好些,文臣方面,就沒有那一個宰相級的高官,安安穩穩的在位置上待過三五年的,蕭瑀,房玄齡,杜如晦,李靖,溫彥博長孫無忌等,都是幾度反複。
另外,他只要還在當皇帝,就肯定會重用外戚長孫氏,因為他要向所有人證明,支援他打江山的人,能得到好下場。
而等到李承乾當了皇帝,就未必會這樣了,他或許仍然會重用長孫氏,但是侯氏,孫享福的幸福村系,他也更加會重用。
如果,兩人當國的時間都不長,那麼,基本可以在這些勢力形成威脅皇室統治的政治力量之前,將他們用溫和的手段更替掉。
可一旦一個家族受重用的時間超過二十年,超越了兩代人的話,那麼,他們發展起來的勢力,就很不好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