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還沒等孫享福跟家裡孩子們親熱夠呢!李世民第二天就找上了門來。
“嶺南各種作物種植的順利嗎?”
“都還算不錯,幾年之後,應該會源源不斷的有收獲出來。”
沒有什麼假意的寒暄,一問一答之間,這君臣兩人便已經見禮落座,在大廳裡玩耍的孩子們,也被紅梅春桃她們識趣的帶了下去。
“朕欲一統天下,使所有百姓,無有種族之分,再不受戰亂之苦,正明可有教我?”李世民坐定了之後,開門見山的道。
“陛下有這樣的宏願,臣自然是支援的,不過,臣還是那句老話,盡量的不要以戰爭的方式達到這樣的目標。”孫享福保持自己慣有的立場道。
“只是盡量不用戰爭手段嗎?”李世民直接點出了孫享福話中的重點道,此前,他可是不贊同發動什麼大一統之戰的。
“不向天下人展現出足夠維護這個世界和平的武力,是不可能統一天下的,這一點臣深知,所以,臣只是希望陛下少做殺戮,讓百年千年以後的史書,書寫您平生事跡的時候,宣揚的是仁德,而非是以殺戮換來的戰功。”孫享福十分清晰的回答道。
君王若崇尚武力征服,兵將則更甚之,按照現有的發展節奏,百年以後,全面邁向工業,甚至科技社會,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如果,到了那個時候,統治者還抱有用武力鎮壓一切不服的思想,那可是十分危險的,當所有的人類,都成為一國人的時候,大家就應該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怎麼讓所有人都更好的生存繁衍下去,消除階級剝削的問題,珍視每一個人生命,關愛每一個人的健康。
不過,這只是孫享福的一種美好幻想,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因為人類的感官意識,和總總慾望,是與生俱來的存在的,就像孫享福自己,他就分不清西域胡人的臉,還有很多人,看到樣子醜的人就會生氣,看到長的漂亮的人,就會心情愉悅。
這些,都會導致他們在處世的時候,擁有各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態度,這些,就是爭端的初始,孫享福其實不認為,有誰能夠控制這些東西,所以,即便是現在統一了,往後,也還是可能會出現分裂。
然而,李世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做一次大統一,卻是有一定的好處的,首先就是透過一段時間的統治,能夠更高強度的宣揚漢文化,一定程度的促進民族,種族的融合,達到即便分裂了,漢語,漢字,都還是這個世界通用的文化傳播途徑的效果,那麼李世民就不是無用功。
因為,人類如果沒有了交流障礙,在長久的,相同的文化氛圍下,會讓所有後世的人,有同宗同源的思想,即便是出現爭端情況,也只是頂尖層的權力爭鬥,基本不會對平民下死手。
孫享福的這一席話,讓李世民沉默了一會,其實,他考慮的,一直就是以何種方式完成大一統的問題,以大唐現在的軍事實力,其實根本不用擔心打江山的問題,有火藥,熱氣球這樣的大殺器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那一支軍隊能跟大唐抗衡。
可是,靠武力打下來了以後呢?如何去治理這麼大的地盤?如何去保證所有人不對大唐升起反叛之心?如果,統一歐亞大陸,只是將大唐拖入到了無窮無盡的戰爭之中,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想到安西大都護府每次向自己奏報一件事情,就需要信使快馬跑一個多月,自己發政令過去,也是同樣如此,他就有些頭疼,如果地盤擴張的更加大,那可能是三四個月,甚至半年或者更久。
他只要在腦袋裡稍微幻想一下那個局面,就感覺到頭疼,所以,他不得不點頭認可孫享福說的話,盡量透過非戰爭的手段,達成統一,最好,是能讓西域各國的百姓,主動歸於大唐治下,這樣,出現叛亂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那麼,依你之見,朕該怎麼做呢?”李世民再度開口問道。
孫享福想了想,卻並沒有正面回答,道,“陛下想要任命得壽為農部尚書,應該是對大唐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了一些新的領悟吧!”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是的,朕發現,我大唐之所以有如今這番景象,完全是因為各種新型的技術,使得咱們不管是農業,工業,商業,醫療,還是在軍事裝備上,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是以,朕打算最大範圍的給予這些掌管技術的人才,權力,地位,榮譽,將其當做強國的核心,推動下去。”
孫享福聞言,不得不感嘆李世民確實是一個政治天才,他總是能跳到一般人沒有的高度,去思考問題,若說李承乾,或者農門子弟中的誰,有這樣的思想,那不奇怪,因為這都是孫享福平時灌輸給他們的。
可是,李世民能自己從這些事情中,悟出這樣的道理,並且毫不猶豫的開始執行,這就是他個人的領悟力超強,見識比較高明瞭。
“您的想法是正確的,舉國皆務實,興務實之學,則國力強,民力強。舉國皆務虛,興務虛之學,則國力虛,民闇弱無能。
科學技術,就是一門求真務實的學問,它能使各行各業的生産力精進,只要生産力在不斷精進,那麼,咱們大唐的國力,就會越發精進,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像現在我大唐與西域諸國一樣,出現在各方面碾壓他們的局面,咱們這個國家,就基本算穩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