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大船的船身轉動的幅度很大,很快便驚動了在船艙裡休息的趙河,王二牛等,頭一次出海的農門子弟,二月初的倭國海域還是很冷的,要不是想見識一下傳說中的海戰是什麼情況,他們可不願意在甲板上的駕駛艙室多待。
“咱們現在是上風位,命令各船,把船載的熱氣球升空,帶上火油彈,投石車和床弩也推到甲板上來,我要這一戰之後,任何倭國人,不敢升起對抗我大唐的心思。”
“得令。”
音階不斷變化的號角吹響,令旗也被傳令的水手準確的給出指令,幾乎是一瞬間,就將趙龍的命令傳達到了相距百米的各條船之上,這就是訓練了五六年之久的老船員的作戰素質了。
“哇嗚,要開打了,快搞幾個望遠鏡來,對面好像很多人,不過,看樣子,咱們現在屬於進攻方,對面貌似很怕咱們,在收縮。”
甲板的控制艙是視角最好的地方,四面都裝置著差不多十五毫米厚的純透明玻璃,這樣的設計既可以擋風,又可以防水,還能讓艦長敏銳的捕捉周邊海況,發現有樂子可看的趙河幾人,第一時間就擠到了這裡,至於望遠鏡,駕駛艙這東西可不少。
海上能遇到戰事的機會不多,幾所在的船的船長趙剛不免要藉此機會教導教導他們。
“在海上作戰的時候,通訊很重要,即便打仗的時候用不上你們,但你們也要學會聽號角,看令旗,晚上的時候,還要注意會看訊號燈,有時候,發出的,可能是逃生訊號,在收到訊號的時候,你們第一時間要綁好救生衣,跳海遊開,遲了,或許就會被船身帶到海底去。”
聞言,第一次出海的幾個小家夥十分驚嚇的道,“哈啊!有這麼危險麼?海水這麼冷,也要跳?”
趙剛點點頭道,“當然,收到前方旗艦指示或者船長的命令的時候,不要有絲毫猶豫,咱們渭南船廠製造的水輪船都已經有三艘在海上翻船的事故發生了,嶺南船廠那邊的更多,雖然木製船不載重貨,一般都沉不下去,最終被我們拖調起來修複了,但在這些觸礁,或者沒有及時避過大浪而翻船的事故中,我們有上百個兄弟葬身大海了,就是因為他們沒能及時的撤離。”
在大風大浪面前,船本身就可能變成一個危險的存在,有時候可能因為巨大的晃動,把船上的人給撞暈了,有時候,為了減輕船身負重,增加浮力,使得其不因海水灌入而沉沒,船上所有的東西都要扔下海,哪怕貴重如金礦石,也是如此,類似的經驗,都是趙龍他們在海上跑了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
不過,現在的新船,在排水,和密封等各個方面的設計,已經十分先進,以前足將那些木質水輪船推翻的風浪,卻未必奈何的了現在這種鋼結構龍骨的包鋼大船,輕微的觸礁,也未必會損壞船身,安全系數倒是被提高了很多。
在他們說話的這段時間,甲板上的熱氣球已經開始充氣,升空,而倭國那艘派過來溝通的小船,也靠近了旗艦兩百米以內。
“投石車,有沒有把握一彈命中。”趙龍看了看各船已經升空的熱氣球,向已經在寬闊的甲板上佈置好的,的投車指揮問道。
“距離已經測算完畢,是否立即發射。”
“立即發射。”
“得令。”
“左一投石車,裝實心石彈,向左調整至三十度角,仰角六十度,五十八度,五十六度,五十四度,發射。”
“抗……”
一聲發射錘擊打金屬機括的聲音發出,一個西瓜大的石球頓時就飛了出去,船上這種固定重量擊錘的投石車,只要石彈的重量是標準的,在這種風浪不造成船身晃動的時候,基本能夠按照角度的不同,將石彈打到固定的點,由於攻擊目標較大,即便出現細微的誤差,也還是能命中,而木質船,在遭受到重達數十斤的實心石彈高空砸下來的沖擊力的時候,基本直接會被洞穿沉沒。
果然,石彈被發射出去不一會,大家就聽到了‘咔嚓’的聲音,張公瑾在望遠鏡中,清楚的看到了倭國船隻被石彈從中間轟了個大窟窿,船體開始進水下沉。
“這……”
張公瑾算得上是沙場宿將了,但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海上對陣的情景,這新式的投石車,居然這麼精準,目睹了整個過程的他知道,要實現這種精準打擊,似乎要相當不錯的算學基礎。
其實,所有的拋物線的角度和落點,在投石車指揮官這裡,都有一個記錄了詳細資料的表格,他只需要目測計算好目標的大致距離,角度,對著表格上記錄的落點距離,就馬上能找到發射時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