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今年初才剛完成的五號垸田,還有著濃濃的建設工地的味道,那麼,一號垸田,就是垸田的成熟體。
這裡的稻田的平整度,溝渠取水的便捷程度,水車涼棚的架設位置,等等等,全部都處在一種最佳的狀態,不過,這個時節,長孫無忌還只能看到一片被收割過的稻穀根樁,還是被鴨子大軍搜尋過很多遍的稻穀根樁。
田地裡有孩子們放野火的痕跡,這些稻穀根樁都會被他們弄起來燒掉,然後,在臘月最寒冷的時節,農夫們會給這些水稻田耕一遍。
洞庭湖區的冬天,即便是下了小雪,土地也不會像北方一樣被凍到耕不動,而且,這邊的雪從不會在地上堆積一個冬天,基本最多三五幾天就化了,而化雪的時候,去耕田,那些土壤裡的蟲子,基本就沒活路了,只是水源太多,夏天時候的飛蛾蚊蟲比北方多,所以,孫享福經常呼籲當地的百姓不要捕殺青蛙,癩蛤蟆,壁虎之類的,以蝗蟲,飛蛾,各類田間害蟲為食的益蟲。
“據說今年下季,你的試驗田畝産幹稻穀已經達到了九石七,為何沒有上報朝廷請功?”看著一片片收割過後的稻田,長孫無忌突然想起這茬,問道。
“這不過是預定目標之內的事情,不算什麼功勞,所以,沒有報。”
“你不報,你屬下的人能甘心?”
“呵呵,如果是一個心中裝有名利的人,是耐不下心花幾年時間在這裡種田的,而能在這裡種田的人,大多不會在乎什麼官爵俸祿的東西,實現預定目標,把高産作物種出來,會讓他們比升官加爵更開心。”
長孫無忌聞言,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你的預定目標是畝産多少?”
“第一期的四年試種結束之後,達到畝産十一石左右。第二期的四年試種結束後,達到畝産十三左右。”
十一石的重量,就是一千三百二十斤,比後世第一期雜交水稻試種出的一千四百斤,少八十斤。
十三石的重量,則是一千五百六十斤,比後世的第二期雜交水稻試種出來的一千六百斤,只少四十斤。
從這個預估,可以看出,孫享福雖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著偽研究,但由於科技水平的原因,他也沒有指望能超過後世的水平,這個時期,唯一比後世強的,也就是生態環境了,這對産量的加成,微乎其微,他將後世同樣的種植技術,用在這個時代,具體能夠收獲多少,只能說,看運氣了。
“畝産十三石,確實是個讓人難以想象的數字,不過,要用掉正明你八年光陰,這個代價,有些大。”聽完孫享福的回答,長孫無忌面色有些複雜的道。
要知道,孫享福雖然穿越過來七年多了,但真正入朝為朝臣,到現在為止,也才不到六年,在這五六年的時間,他就將大唐的經濟推動到了現在這個地步,而現在,卻是要去花八年時間去研究高産水稻,這個得失,還真不好算。
“沒有什麼代價不代價,大唐的各行各業,都需要時間成長,只有整體進步了,才能推動一些我們人類需求較大的行業,再度的進步,而且,這八年時間,我又不是不能做其它事情,沉下心來做學問,將這些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培育出千千萬萬個像我這樣會種田的人來,比什麼都有意義。”
“呵呵呵,你說的對,我看你那個民學,辦的就不錯,整個山南道地區的百姓,此後都會受益,如果得以在全國推廣,我大唐百姓的産出,一定會提高很多,陛下將你限制在這九垸縣,實屬不應該,回頭我就去信向他建言一番……”
“所謂不大的,百姓們,只要看到了成例,他們自然就會想要學習跟進,就像現在,九垸縣富起來了,山南道地區其它州縣的百姓,就會過來學習,那麼,整個山南道富裕起來了,其它州道,也會想要過來學習,讓先學成的百姓,去教後學成的百姓,才是正理,不然的話,以我一個人的嗓門,最多也就能同時讓兩三千人聽的到,天下這麼多人,我是根本教不過來的。”
長孫無忌聞言點頭,這時,他們一行已經來到了上河村,孫享福做稻種研究的臨時居所,不過,孫享福要帶長孫無忌看的,並不是這裡,而是村裡公用土地上,新蓋起來的廠房。
很快,長孫無忌就看到了數間連成一體的磚瓦結平方,從磨米制粉,到殺鴨,鹵味,光是為攤位提供服務的一整套系統,都是數十道工序,看完長孫無忌才知道,原來,這些推車擺攤的攤位,除了人工之外,居然能做到六成五的盈利,即便是商會給所有從業人員開了固定薪酬和一定的業績提成,最終歸屬到公産的裡面的錢,也高達五成,而這些資料,在這些工廠之外的公示欄上面,全都有貼出來。
長孫無忌在這個公示欄前面站了很久,甚至,他要求上河村的村長高倉,將之前一些已經過期了的公示,都幫他找出來看了看,作為上河村的村長,高倉是有一間自己的辦公室的,是隨著村裡各個廠房一起建設起來的,村裡還有會議室,文件室,庫房之類的建築,長孫無忌,很快就隨孫享福一起到了高倉的辦公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