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大板塊,則是北地的産業,作為善陽最大的業主,香水,毛紡,皮料,地産等北方最高盈利的産業的唯一股東,孫享福每年在北地的純收益,至少超過三百萬貫,這還是唐奉義這個主管孫府北方産業的大管家,交了一本屈突詮根本查不明白的假賬本給他看的原因,實際上,孫享福在整個北地每年的盈利,可能會達到五百萬貫,從每年西域胡商每年在善陽交易的貨物量就可以大致算出。
至於第五大板塊,就是和馮盎合作的嶺南諸多産業,以及海外貿易板塊了,這方面,是非常難以估算的,只能看過往已經賺到手的,前前後後加起來,應該超過千萬貫了,平均到每年,至少也是兩百萬貫起,甚至可能有達到三四百萬貫,因為許多東西的價值,馮盎自己都計算不清楚了。
至於像長江水路轉運公司這樣並不算多賺錢的産業,屈突詮都懶得統計了。
見孫享福饒有興趣的翻看著冊子,屈突詮咳嗽了一下打斷他,又道,“您名下的諸多産業,每年為您帶來的收益高達千萬貫,甚至比朝廷的稅收也不差,雖然陛下並未在意此事,但是作為陛下的臣子,為大唐江山的安穩傳承,我必須要有所考慮。像您這樣富可敵國,又手握重權,還有畜養私兵的先例之人,可是比王浩那樣的人還危險的存在。”
屈突詮說的每一點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孫享福也不否認,就連畜養私兵,也是確實存在的,早前趙龍他們那八百人,便是孫享福的私人武裝,後來還擴大了,達到了三千人,雖然在高句麗之戰的時候,無私的奉獻給了朝廷,但這始終是不合規矩的事情,要是朝廷的大臣們都這麼做,諾幹年後,這天下,就不知道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了。
李世民此前一直沒有跟孫享福計較,是因為他知道孫享福用這些人,具體是來做什麼的,但要說他心裡沒有梗,那也未必。
造反派出身的李世民,對於任何手握私兵的臣子,都比較敏感,尤其是這個臣子是非常得人心,有名望的臣子,若真是孫享福在他百年之後造反,指不定百姓們會偏向那一邊呢!
所以,屈突詮說的,其實全部都是李世民想說,而又不好開口說的事情,這是要借屈突詮的嘴,敲打敲打孫享福。
“那個,屈突統領,我名下的産業雖然賺錢,但是我的投資也大,這幾年大唐的各大專案,每一個我都是幾百萬貫,幾百萬貫的投,錢都花出去,用以帶動民生了……”
“可是,您投出去的這些錢,將來會為您賺來更多的錢。”
“那個,賺來的錢,我還是會再投出去。”
“可再投出去,也還是會賺更多更多的錢啊!”
好吧!跟一個不懂經濟的人談經濟,確實累人,孫享福要是跟他說,國家就是在他這樣一輪一輪的投資中建設好了,他一時半會肯定是不懂的。
因為,他現在只是看到了孫享福投資,是為了賺錢。
孫享福本想用一個簡單些的說法告訴屈突詮,自己百年之後,這些産業,肯定會捐給國家和百姓,但話到了嘴邊,他還是嚥了下去,他怕說完之後,屈突詮就會一心盼望著自己死。
想了片刻之後,孫享福還是決定跟他解釋清楚,道,“屈突統領,咱們應該換另外的一種方式看,以前的時候,咱們大唐沒有像我這麼能賺錢的人,可是大家都窮的叮當響,普通百姓別說經商做自家的産業了,就算想找一份出賣體力,月俸五百文的工作,也是難上加難。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能夠輕易的找到一份賺錢的營生,為陛下,為國家創造稅收,不僅百姓們得到了好處,朝廷也得到了好處,所以,我做的這些事情,其實是對國家的發展,起推進作用的好事情。另外,朝廷掌管了錢莊,我家它叫金融體系,這就等於是管了所有人的錢,如果發現我持有的,或者說別人持有的大量錢財,是用來坑害國家的,其實只需要在錢莊方面採取手段,就能輕易的禁錮這些人的財富,就像我在山南道用來對付本地世家豪強的手段一樣,只要錢莊金融體系在朝廷的掌控之中,朝廷根本不怕誰太有錢,會出問題。”
聞言,並不算傻的屈突詮,大致的懂了一些,點點頭,又道,“這個問題,也算您說的有理,那麼,我還有一個問題問您,您非要陛下殺王浩,是想要阻止國家向外擴張壯大,這可不是人臣之道,而且,您之前不是主張推動以民族融合的方式,向外發展麼?要是將那些胡人的地盤和人口都納入我大唐治下,豈不是能更好推動您的主張啊!”
聞言,孫享福笑著搖了搖頭道,“陛下和大家都看到了善陽,定襄城的發展,就以為天下都是這個樣子了,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當然,真正的民族融合,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咱們大唐現在是在用一千多萬漢民,來融合一千多萬其它各民族的百姓,這已經到達到一種極限了,甚至,外民族文化,對於我漢民族文化的沖擊,已經很大了,可如果拿咱們這一千多萬人口,去融合整個歐亞大陸幾億的人口,那就只可能出現一種局面,那就是咱們自己被別人融合消化了。你且看看出了我大唐現有的國境,其餘的那些國家都是什麼文化?他們都是宗教文化主導政治,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左右著他們各國的政權,而咱們的文化,相對來說,還太弱小,只在咱們本土,還勉強玩的轉,去到外面,就不行了。它需要變的更強大,圓融,才具備走出去的實力,而那個時候,才是我們繼續向外擴張,融合別的民族的時候。”
孫享福的一番話講完,屈突詮久久不語,對於他這個問題,孫享福的解釋,似乎也很有道理。
漢人文化,主體,便是儒家學說,可這套東西,對外幾乎沒有什麼侵略性,傳播起來,肯定沒有西方的宗教那麼厲害,孫享福可不想自家的文化還沒傳出去影響別人,大唐本土百姓,卻這個真主,那個上帝的信奉起了西方的宗教,最終,讓大唐本土,也淪為了宗教戰爭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