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們就選錯了發難的物件,孫正明是誰,雖然走入大家的視線,不過短短六年多時間,但在大唐,已然是財神一般的人物。
除了與李世民心腹集團是一體的之外,各大頂尖世家,那一個跟他沒有利益糾葛?即便是強如五姓七家,幾年前,他們還敢對孫享福喊打喊殺,可現在,他們是想都不敢想。
渭南的産業,北地的産業,嶺南的産業,還有以後必將成為超級巨無霸的海外的産業,他所開的船,每搭上一艘,都能賺大錢,只要有一艘沒有搭上,損失都是巨大的。
如果孫享福動用自己能夠動用的手段,對於某一家,或者某一地,進行商業制裁,別說是一個二三流世家的小聯盟團體,就是一流世家的大團體,都要傷筋動骨,甚至整個毀滅。
農,商,運輸,建造,每一樣與生發相關的行業,他都具備相當足夠的話語權,僅次於皇帝李世民,他們發難的物件是朝堂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獲得很多人的支援,唯獨孫享福一人,是不可能獲得太多人支援的,因為,大家都想搭上他的船。
看到蔡璨等人為難的表情,孫享福知道,他們並不是真心的服氣,是個人,都不願意將自己到手的財富吐出來,只是迫於形勢而已。
那麼,形勢比人強的孫享福,自然是要借機,做更多的事情了,道,“我說的幾點,你們若是做好了,也並非都是損失,長久來看,對你們自己,也是有好處的。首先,就是築垸田的事情,你們幾家所在的位置,都是沿長江,漢水,各大湖區的肥沃之地,然而,其地勢低窪,容易爆發水災。所以,你們需得服從新到任的官員的徵調,以及我之後對境內土地的總體劃分安排,盡快的完成當地的築垸工程。要是垸堤,以及垸內的灌溉溝渠,道路等,需要佔據你們各家田地的,一律不準找朝廷討要補償。”
他們幾家對於兩年前就開始的築垸工程,是一點都不陌生的,甚至都乘船親自去看過成田,這幾乎就是這個時代,最理想的田地。
不過,築成的大堤寬而高,加上隔堤,小堤,已經沿大堤兩側的護堤林,所佔的面積,可真不小,別說一裡地的長度,就是一百步的長度,整體面積也會超過十畝,一條長堤如果修築在他們那一家的田地上,那損失的田地數量,恐怕不少。
再有就是垸田內的道路,溝渠,在已經修好的幾塊垸田那邊,都有了相當規範的標準,主灌溉溝渠的寬度,超過十丈,主幹道路加上護路林的位置,寬度要超過三丈,一般沿著筆直的主灌溉溝渠修建。
這基本都是後世的一些修築標準了,唐一丈約三米,十丈寬的河,就是三十米,一般這麼寬的河,水面也會有保持在十五到二十米左右的寬度,雖然這個寬度,會水的人一個猛子就可以能紮過去,但差不多夠兩三百石的民船左右雙向通行運貨了。
三丈,也就是九米寬的大馬路,兩側各留一米左右的寬度,種植一兩排護路林,中間鋪設水泥路的寬度,大概在七米左右,基本就是後世雙車道的標準,當然,在這個時代,可以並排跑三兩馬車都沒問題,一般的馬車,只有一米五左右的寬度,大一些的,也不會超過兩米的寬度,因為基礎建設落後的原因,這個時代的車子都不會太寬,寬了,很多狹窄些的路,就走不了了。
這麼寬的河,這麼闊的路,修建起來,自然也是比較佔地方的。
然而,他們幾家要是回過頭來想一想的話,也確實如孫享福所說,修好了之後,長遠來看,對於他們,是有利的。
且看今年的大洪水對於已經修建好的幾塊垸田的影響。
答案是完全沒有,洪水最大的時候,不過是漲到了堤腳兩米左右的高度而已,要是以往的話,這些地方,早就是一片汪洋了,這也是為什麼此前沒有人在這裡種地的原因,因為很難保證收成。
可現在呢!就算水位再上漲五米,達到可以淹到荊州城牆腳下的地步,也還沒有垸田的小堤的高度高,更加別說十五米以上高度的大堤了,生活在垸田裡面的人,根本無需擔心水災問題。
因為這個時期的歷史上,可還從來沒有大水能淹到荊州城牆的記錄,就算有,也不可能再上漲十米,威脅到垸田的安全,也就是說,只要大堤築好,就不可能受到水患的威脅了。
而被大堤圈在裡面的垸田,開好灌溉的水渠,修好筆直的道路之後,其耕種,運輸的效率,將會極高。
因為,每條主水渠挖好之後,進水的位置,都是通往大江的,居住在垸田內的百姓,可以用船,輕易的將自家的糧食農作物産出,運送到沿江的大堤邊。
而沿江的碼頭,大多也修建在水渠的盡頭,也就是水閘的附近,這樣一來,收購糧米農作物産出的商賈,正好也可以將倉儲,建立在碼頭附近的大堤之內,方便收貨發貨之用,交通方便了,商業往來也會方便,這種水陸兩種道路交通,都暢通到極致的設計,會讓當地擁有巨大的商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