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享福合計過之後,除了讓一部分工匠製作八牛弩,長弓羽箭等傳統的裝備之外,剩餘的人,都劃到冶煉廠的鍛造車間去做新手工人的前期培訓工作。
一旦冶煉車間開始運轉起來,那麼鍛造車間需要的人手,將會非常巨大,只有將各種武器裝備的生産,都上流水線,産出才會又快又多,磨刀不誤砍柴工,培訓更多的工匠出來,便是磨刀的功夫了。
然之後,孫享福還在資料裡看到了一些正在為朝廷産出礦物的礦場,以及以往在戰時幫助朝廷冶煉礦物的私人作坊,孫享福大筆一揮,他們很快就會被請到渭南的冶煉廠來,然之後,可能會被馬周想辦法都收編掉到冶煉廠任職,沒辦法,想將産能提上去,必須得有更多專業的人,投身到這個行業裡來。
古代生産的第一環節,就是人力問題,孫享福只有先用各種手段,解決了人力的問題,才能保障後面的整個環節。
用了一天時間將資料看完之後,孫享福就開始下帖子約人面談了,李世民雖然讓他全權負責徵發,可不是讓他到社會各界去搶劫,該給錢的地方要給錢,該獲得別人同意的地方,也要跟別人協調好才行。
第一個約見的,就是韋叔諧,這老家夥來的時候,還帶著長安今天剛發行的報紙,裡面的內容嘛!當然是馬周按照孫享福的想法發布出來的。
“一早就知道正明是厚道的,有這樣的好事,第一時間就約見了老夫,說吧!有多少礦場是可以賣給咱們韋家的,就算價格高點,我韋家變賣産業,找錢莊抵押貸款,也給你把現錢弄出來。”
“韋公說笑了,今日我請你來,可不是談礦場的事情,先坐下喝杯茶,咱們慢慢聊。”孫享福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頓時讓韋叔諧心道不好,估計孫享福徵完皇家的東西之後,又要來徵韋家的東西的。
“那個,正明你是知道的,我們韋家今年在渭南投資的大煤廠可是花費巨大,雖然在食鹽方面有些進項,但現在,不富裕啊!”韋叔諧在孫享福下首的椅子上坐定之後,有些忐忑的道。
不過,就算他這口風轉的再快,也是來不及了,孫享福笑了笑道,“今天約韋公來,就是談煤炭和鹽的事情的,你們韋氏的大煤廠,今年可以産焦煤嗎?”
“産是可以産,這錢……”
“放心,雖然是朝廷徵調,但也不至於讓韋家虧本,在成本價上,韋公可以得一成利,不過費用,須得稍後再結,而且,數量要求比較大。”
有了焦煤,才能徹底啟用冶煉廠的産能,在朝廷國庫裡面一百萬貫都沒有的情況下,孫享福只能盡量的先借調,實在是不能借調的方面,才去錢莊貸款。
韋叔諧聽說有一成利,頓時放下心來,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道,“我韋家也是大唐的一份子,為國出力的事情,自然是不落人後的,量大一些也沒關系,反正先期的時候,我們只是墊付一些工人的工錢而已,不過大量出貨的話,得大煤廠建設好之後。”
“沒關系,現在可以先讓韋家原那些小煤作坊製作一些出來,送到冶煉廠囤積起來,等大煤廠建設完工之後,再大批次生産,到時候,把送貨的數量統計好就行。”
“那行,這礦場……”
“韋公難道還看不出來嗎?這礦場的事情,就跟北地的田地一樣,是個比較長遠,且盈利慢的投資,韋家的底子沒有五姓七家那麼厚,最好還是把精力都放在做煤上面吧!”
聞言,韋叔諧點了點頭,表示懂了,既然北地的田地産業韋家都沒有參與,那麼在礦産上,他也不會那麼糾結,又問道,“鹽的方面,你有什麼計劃?”
孫享福答道,“我想調精鹽來供應大軍,人和牲畜都用,大軍有二十八萬左右,每人每月差不多半斤,這就是每月十四萬斤的量,牲畜大概三十萬,每月也要十幾萬斤,總體算下來,一年之內,差不多要供應三萬多石精鹽,每月要三千石的話,申屠勇那邊能夠生産的出來嗎?”
“一個月就要三千石?只怕是不能,現在除了給豆醬作坊製作鹹魚要用的鹽,每個月他們只能向市場上出貨一千石精鹽,前些日子他們還提議,不做鹹魚了,只弄精鹽銷售,被老夫拒絕了,我韋家可不是隻顧利益,不顧百姓的人,不過,想要每月給大軍供應三千石精鹽的話,即便是不對外銷售,咱們也要將産量擴大一倍以上,可是,如果擴大的話,咱麼這制鹽的秘方,只怕會洩露出去。”韋叔諧有些為難的道。
聞言,孫享福思索了許久之後,才道,“既然朝廷已經放開了鹽的管制,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了精鹽的出處在海上,那麼,保密估計也只是一時的,不如趁此機會,將整個産業擴大,搶佔所有市場,以走量的形式來賺取更多的錢。這樣吧!我稍後去信一封給越國公,讓他幫忙協調人手,直接派給申屠勇五倍的人,多開發幾個制鹽的海島,管理的人手就從申屠勇手下的熟手製鹽工人中出,不過,稍後朝廷可能會像豆醬作坊一樣,派專門的稅務官駐島收稅,這個産業的賬目,生産工藝也可能會隨之曝光,你們韋家得做好心理準備。”
藉助這個機會,把低價食鹽向全民推廣,也是一樁好事,只要朝廷不利用鹽來控制稅收,那麼它就只是一個普通商品,而制鹽的人多了,也就無法形成壟斷,抬高價格了,對於國家來說,是好的。
現在大唐人口這麼少,産出越來越多,商業越來越繁榮的情況下,精鹽走向低價時代,成為大眾化日用品,是必然的。只是在周邊強鄰沒有解決之前,控制一下出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