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享福如果一開始就告訴弟子們,藍莓物是可以插遷增植的,不讓他們經歷這些挫敗,懊惱,後悔,內疚之類的情緒,肯定起不到現在的效果,在吃過他帶來的吃食之後,大家就幹勁十足再度投入了勞動之中,直到天黑,孫享福才帶著弟子們回到天上居的別墅休息。
“都督,王公子派人送了東西過來,說是給您的厚禮。”
在別墅門口才下了馬車,孫享福便接到了護衛呈上來的一個信封,回屋之後,開啟來瞧了瞧,頓時,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送禮是一門藝術,並不是說你送的越貴越好,得看收禮那個人的需求。
王旭或許不是一個很會送禮的人,但他背後的王氏族老會,以及他爹王睿,都是極善揣摩人心的。
所以,這封信,雖然就是王旭此前對孫享福承諾的厚禮,卻並沒有給孫享福任何實際的利益,因為他們知道,孫享福不缺錢。
信裡面只說了一些關於王氏未來的行動計劃,這些計劃,對於整個北地的發展,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所以,本來打算跟弟子們一起吃飯的孫享福,不得不帶著這封信,去找李世民商議。
還是在孫享福自己的書房裡,李世民坐在主位上,孫享福在他對面的太師椅上喝著茶,臉上,有點小得意的模樣。
“這些世家子的頭腦若都用在治國興邦上,何愁我大唐不強盛。”
李世民雖然是用抱怨的語氣說出的這句話,但孫享福還是聽出了裡面幾分愉悅的味道。
因為,王旭在這封信的開頭,首先就說了,他王家打算出錢為皇帝在善陽修建一座行宮,當然,名義上,這些錢,是善陽的百姓為了感謝皇帝,自發的捐助的,為的,就是皇帝能夠多來善陽看他們,這事如果運作的好,會在社會上形成一種皇帝受百姓愛戴的輿論。
而且,這座行宮的規模還不會小,建造起來,至少會花費個十幾萬貫,要知道,以善陽的物價,十幾萬貫,可以買一百多套天上居的別墅了。
李世民這輩子,可還從來沒有收到過高達十幾萬貫的賄賂,所以,即便是他極力想要隱藏,心裡那股子興奮勁,也不自覺的表現在他的臉上。
再之後,王家打算用自己在各地,尤其是關中的田産,來置換北地的田産,而且,要價並不高,關中上好的熟田換關外草原上的荒地,一畝換兩畝,這可以說是在給朝廷讓了大利。
不過,從他們這個提議,孫享福和李世民都可以看出他們更深層次的目的。
他們看死了北地發展對於朝廷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只要在北地大量的置業,皇帝就不會動他們,而且還會優待他們。
同時,他們也從今年北地田地裡的産出看出了些端倪,這裡的土地,確實比關中要肥沃的多,雖然一年只能種一季農作物,但是開好了田地之後,他們打理田地的用工量也會減少一半。
按照都護府推出來的新政,他們只需要從春耕開始的時候,跟僱工簽訂半年的勞工協議,就能把一年農耕事務全部忙活過來,等於是拋棄了一切累贅,只取最高利潤。
這是一種很高明的手段,孫享福不需要細想也知道,一旦他們的這套想法得以施行,王家的生産成本將會大降,産出收獲將會大增,他們只需要保留一兩萬家兵做長工,就能維持數百萬畝田地的生産。
王家名下數十萬的農奴,他們全部答應放良,如無意外的話,他們還會大量接受這些放良的農奴花錢買斷自己的協議期。
他們是吃定了孫享福,或者說朝廷,不會讓他們在北地的田地裡顆粒無收,一定會保障他們在農忙時的用工,因為只有他們的田地裡能夠産出,朝廷在北地的計算,才算成功。
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僅支援了朝廷的新政,還能更加的最佳化自身,所以,就是李世民,也不得不誇一句,他們腦子太好使了。
“那陛下的意思,是答應他們?”孫享福假模假式的問道,其實他用屁股想,也知道李世民不會拒絕。
“當然答應,不僅要答應,還要讓他們立即執行,給其餘的幾家做榜樣。”李世民強調道。
“那臣馬上就約王旭出來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