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孫享福的話音一落,大廳裡幾乎所有的競拍牌子都舉了起來,此地雖然靠西,與頡利現在實際掌控的地方較近,但它也靠近黃河沿岸的河曲縣,不以善陽為中心的話,他離漢人居住的城池其實也不遠,而且,兩千兩青壯農奴,對於中小世家來說,都不算什麼。
“十一文。”
“十二文。”
孫享福刻意不將十萬畝田的總價拿出來加價,卻用單畝的價格一文一文的加,自然也是有目的的,這會讓舉牌的這些人感覺,並沒有加多少,他們大多數卻沒有細算,每加一文錢,這塊地的總價卻是增加了十萬錢。
“十五文。”
“二十文。”
“三十文。”
“五十文。”
隨著孫享福喊的價碼越來越高,許多的人競拍牌子紛紛撤了下去,這才第一塊地剛剛上場而已,就很快喊到了起拍價五倍價格的地步,這個所謂超低的起拍價,果然是個坑。
反應過來的人越來越多,但大多數人仍然堅持舉著自己的競拍牌子,畢竟,中原之地,別說關中,哪怕是山東,淮南,甚至江南之地,一畝適合耕種的荒田的價格也在一兩貫的價格,五十文對比一兩千文,那還有著幾十倍的差距呢!
“七十文。”
“八十文。”
“一百文。”
“一百二十文。”
超過一百文以後,半數以上的競拍牌子便被撤了下來,買地的錢只能算是開發這片土地的一小半,遷兩千青壯來此,農具,耕牛,建屋,發放米糧,等等的投入,會更多,一千多萬錢的購地價格,已經將許多三流以下的世家阻擋在外了,可不是家家都能拿出幾萬貫錢來做投資的。
不過,一萬多貫對於三流以上的世家來說,卻是小意思,是以,孫享福的叫價,仍然在持續走高。
“一百五十文。”
“一百八十文。”
“兩百文。”
“兩百三十文……”
很快,三流世家的牌子紛紛撤下,代表二流,一流世家的競拍牌子卻依舊堅挺,但數量,只有那麼十幾個了。
“兩百八十文。”
“三百文。”
“三百二十文。”
“三百五十文。”
喊到這裡,心裡有一本賬的那些大佬們目光都不善起來,五姓七家雖然沒有最終議定地塊的歸屬,但是,最先想要拿到這塊地的是隴西李氏,因為靠西的地方,離他們的根基之地更近一些,在隴西李氏族長李鰲的目光逼視下,其餘六家的人也在各自的族長的目光示意下,撤了競拍的牌子,以三百五十文一畝拿地,加上其它的一些投入,李氏最終得到熟田的價格只怕在一貫左右,這已經算是不低的價格了,畢竟這是關外的地啊!投資耕種,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性。
然而,其餘六家撤了牌子,卻還要好幾家仍然舉著牌子,其中,還要個小姑娘,正是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