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不幹實事,就愛開嘴炮的人,李世民覺得少一個世界都清淨的多,自然是全部同意了,他現在就希望孫享福能將這些家夥的注意力轉移,自己能好好的把關中賑災的事情辦好。
這事情敲定之後,今天的朝會算是結束了,不過李靖卻是再度被李世民叫到了禦書房。
“胡商們都準備的怎麼樣了?”李世民屏退了所有內侍,低聲的向李靖問道。
“回稟陛下,他們對微臣要帶他們繞道走朔州沒有異議,孫正明弄出來的新商品臣這幾天私下裡給他們展示了一下,對他們的吸引力很大。”略帶興奮激動之色的李靖答道。
要說,李世民這麼問題其實問的其實很普通,怎麼會讓時常保持沉著冷靜的一代軍神興奮激動呢!當然是有下文的。
那是因為孫正明在馬邑城下與李靖深聊之後,提出了一個很大膽的想法。
李靖對孫享福說,朔州之地極為關鍵,回紇和薛延陀如果對大唐有異心,朔州這個橋頭堡不下,他們不敢向中原進兵。
如若朝廷征討頡利,從朔州出發,不僅近,而且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因為這支軍隊可以全程走草原和沙漠,殺到頡利背後去,突襲他。
然後,孫享福的腦筋就開動了,打頡利,用突襲戰,直擒賊首是最省力的辦法,任誰也不會想到大唐正在承受大災大難的時候,會主動對實力強悍的頡利發動進攻。
不過,透過情報系統,孫享福知道了頡利和突利分出勝負有王麟那幫世家子的影子在,也就是說,這幫世家子現在跟頡利是有關聯的,所以,想要對頡利展開突襲,連大唐內部的人都要瞞著,這個難度可就大了。
不過,有了方向,就總是會想到辦法的,最終,孫享福想到了一個辦法,李靖的遠徵軍來朔州的時候是五千人,押著突利和一部分突厥俘虜回長安的時候,卻是三千穿著軍裝的馬邑城民夫和一千朔州團結營計程車兵,真正的遠徵軍,一直都在馬邑的朔州團結營軍營內。
臨行前,孫享福拿出了一些香水給李靖,讓他將這種朔州獨有的商品推薦給西域的胡商,引他們繞路來朔州,不僅能夠讓他們參加朔州的商品展示會,購進朔州今年産出的貨物,還能夠讓李靖帶著長安最精銳的幾千飛騎軍一同來朔州。
有近萬大唐最精銳的騎兵在手,這可比歷史上李靖突襲頡利的時候戰力強了好幾倍,畢竟,無論從裝備精良程度到人數,都有了倍數的提升,成功的機率會非常高。
李世民對於這兩人謀劃的這一出自然是贊同的,從戰略上看,李靖和孫享福謀劃這個計策十分具備可行性,不過他卻有些擔憂糧草的問題。
見了李世民面露憂色,李靖再度開口道,“陛下,孫正明說過,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春上的時候王旭為了拿到他手上的香料種子,曾經給了他七十萬石糧食,如今雖然消耗過半,但剩餘的,足夠大軍出征之用,而且,今年朔州豐收,田地裡産出的糧食,有不少富餘,其它各路大軍有需求,朔州都能幫著負擔不少。”
“朕是擔心,如果不能一戰下,我大唐可負擔不起這曠日持久的戰爭。”
糧食的事情,李世民大概知道些情況,孫享福在信件中信誓坦坦的說,朔州之地今年雖然沒有種多少糧食,但除了養活本地居民之外,保證幾萬兵馬的軍糧是足夠的,哪怕常年供養李靖的一萬多騎兵,以朔州接下來的産出都不會有問題,因為今年朔州的麥子是他親自指導種的,畝産妥妥的四石以上。
“孫正明還說,請陛下不要忘了,他有提前育苗的手段,能夠讓關中明年的農作物提前至少兩個月成熟,所以,關中百姓其實不用撐到明年秋收,最多到五六月,田地裡就有食物産出。”
李靖這話,讓李世民突然想到了孫享福第一次跟自己講育種育苗這件事時候的情景,想不到,這種本事在這樣的關鍵的時候,卻是能解決大問題的,農作物提前兩個多月成熟,這意味著朝廷在籌備糧草的時候,能夠減輕幾百萬石的負擔,如此,李世民便再沒有猶豫了。
“藥師,朕將手中最重要的力量全部交付於你,望你能一戰功成,為大唐掃清突厥邊患。”李世民從袖口裡將一個調兵虎符拿出來遞給李靖道。
“臣定不負陛下所託。”
接過帶著李世民體溫的虎符,李靖頓覺自己這一生最重要的時刻就要到來了,此刻,他的腦海就三個字,滅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