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工藝原理簡單到讓人一目瞭然,然而,這個技術在古代不能那麼快的普及是有原因的。
首先,在唐初以前,可堪印刷的紙是相當貴重的物品,書籍大多以竹簡的形式存在,這就註定了印刷術玩不起來,前隋也只是因為楊堅崇佛,才用雕版印刷出來一些佛經。
但是幸福村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自制的紙張成本已經低到了能夠給村民用來擦屁股的程度,當然,幸福村的原住民是比較有錢的,這算不得什麼。但要是他們知道孫享福給虞世南的賀壽禮,是五百套四書五經和一千套虞世南重新編著的漢語拼音教材,一定會讓他們重新扒一扒幸福村造紙成本的底的。
要知道,這可是幾千本紙質書籍,一本的市價都是一兩貫,過個壽,送價值近萬貫的禮物,這出手未免也太大方了。
“妙,此物造的妙,以此速度,一天至少能印出上百本書籍。”
常何等幾個武將對於書籍不以為意,蕭瑀這樣的文學大家卻只覺得眼睛都在冒光,一邊稱贊著,一邊快步朝已經走上前去的李世民追了上去。
“此法,是何人所創?”
李世民的話語,不怒自威,卻是嚇的那泥印工匠有些慌張。
“啟稟陛下,此物是我農門掌門孫正明提出構想,草民的師父王富所造。”
活字印刷術是孫享福在去朔州之前讓王富摸索出大概來的,這東西需要反向雕刻泥印,經過了幾個月的完善,才在兩個月前,讓整個流程能夠快速排版印刷,這裡面光是刻制活字的泥巴,都測試過了很多種,而孫享福為這個技術付出的,只是一句話‘我要一種能夠用單個的活字排版印刷的技術’。
“王富何在?”
“呃,和掌門夫人一起去朔州了。”
在李世民看來,像王富這樣能搞出活字印刷術的工匠已經是大才了,但,王富在幸福村的序列裡,排名可並不靠前,用孫享福的話來說,他們這一輩人,充其量只能算一個能動手的,真正能搞研究創造的,還是像孫得壽這樣還沒有長成的小孩子們。
見不到王富,李世民只好自行在印刷作坊裡逛了起來,當他將一本封皮上寫著練習題三個字的書籍翻開的時候,頓時便被裡面密密麻麻的數字符搞暈了。
“你們這印的是什麼,怎麼全是代數符?”
“回稟陛下,這是一本數學練習題,不是書,它是要發給學生們做的題目,這邊還有幾何練習題,不光是學生,咱們做工匠的也都要會做,每個月三千本數學練習題,是定額要印刷的。”
“每個月三千本?”
李世民又被一個數字驚到了,聽這工匠的意思,這種練習題書本似乎是每個月都要做,做完一次就不用了。
“是的,咱們這些學徒工匠和村裡的孩子,還有洛陽,揚州,益州幾個農莊的孩子都要做,聽說以後每半年還有一次大考試呢!”
後世孫享福的數學成績並不好,就信奉一條道理,題海戰術,別的東西可能要多讀多理解,數學則是需要多做題,減少失誤率,因為數學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當人們習慣了精確,精準,那麼做起事情來,也就事半功倍了。
“但朕看你們這練習題上的字跡這麼小,如何作答?”李世民對於孫氏代數符也有些瞭解,看到了上面字型和留出來的空位,有些不解的道。
“那個,咱們村的人都是習慣用雞毛筆和鵝毛筆,這些筆消耗的墨少,字型細小,是可以在這上面作答的。”小工匠抓了抓頭回答道。
“那你們村子又那來這麼多錢買紙的?不對,你們這紙,並非蜀中麻紙,但質地也很好。”蕭瑀接著李世民的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道。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李世民卻並未驚訝,虞秀兒早已在紙張製作出來的時候送了一批進宮,後來,幸福村還研製出來一種軟軟的廁紙,現在宮裡的貴人都特別喜歡使用。
要說孫享福這人捨得給自己人花錢,李世民是信的,這一兩年李世民沒少吃孫享福的醋,從護衛的裝備,到平時的吃食,使用的物件,孫享福都比他這個皇帝還奢侈,叫他怎麼不生氣嘛!
“這位大人,這種紙是我們幸福村自己製造出來的,就算用過的書紙,也還可以回爐再造,旁邊就是造紙作坊,您可以自己去看。”
小學徒工並不認識蕭瑀,不過他提出來的疑問卻是很好解答,於是,李世民幾人便到了旁邊的造紙工坊。
這裡的規模將比印刷工坊那邊大的多,事實上,幸福村原有的四千畝地,有一半已經變成了房屋,要是加上沿小河兩岸,一直建到快捱到小河集的民居,它已經在吞噬周邊村落的土地了。
不過,吞噬土地之前,它首先吞噬的是人口,周邊村子的人現在都上趕著往小河沿岸的兩條水泥路旁邊遷,沿著水泥路邊蓋一套磚瓦房子,不僅住著幹淨,進出方便,主要是能跟幸福村這一塊搭上邊,能夠接收的資訊多了,找活計賺錢就簡單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