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叔諧指了指孫享福,便與李公淹快步朝人群方向走去,按制度,他們回到長安,第一時間就應該去見皇帝。
金水門碼頭就在皇城一側,所以,不到一刻鐘,這些百姓就在託託和那些演員們的帶領下來到了皇城門前,以化了乞丐妝的演員為首,大家在皇城侍衛的警戒線外跪倒,朝皇城裡面大喊口號。
“外間何事喧嘩?”
李世民剛剛問出口,就有站殿的將軍從外面急匆匆的跑進來道,“啟稟陛下,皇城門口聚集了數十萬百姓,在為孫正明喊冤。”
“什麼?數十萬?”
滿朝文武嘩然,尤其是七宗五姓系的官員,都感覺事情不妙,紛紛相互打眼色。
這種大規模的百姓請願,在大唐可是第一次,李世民都不用詢問大家的意見,直接道,“眾卿且隨朕到城頭看看情況。”
很快,李世民便引著一幹大臣們來到了皇城的城牆上,放眼望去,烏泱泱一大片,還真是數以萬計的人,見到這麼多百姓為孫享福說話,那些剛才請斬孫享福的大臣不敢貿然開口了,即便是世家大族也不敢犯眾怒。
“玄成,此事,朕該如何決斷?”
李世民直接點了魏徵的將,因為他現在已經是禦史大夫,主管言官和朝廷風氣。
“呃,這個,臣以為,民心不可逆,孫正明此事,不管是不是另有隱情,陛下都應該先下旨赦免,暫時安撫民心,以免生變,至於具體的處置,可以稍後再議。”
好吧,有言官之首這句話在,就算有官員想抓著不放也不行,人家都說了,赦免孫正明是為了向民心妥協,具體怎麼搞,以後再商量。
而孫享福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皇帝當眾說出不殺他而已,就不信李世民敢做言而無信的皇帝。
“眾位愛卿對玄成之言,可有異議?”
有異議又怎麼樣?被這麼多百姓架著,你有異議,就得先有辦法把眼前的這個事情擺平,沒有辦法,有異議你也別張嘴。
“臣贊同魏玄成之言。”房玄齡等本就不希望孫享福死的大臣這時候紛紛出列道。
“臣等附議……”不光是孫享福的關系戶,那些知道此事發展到現在,只能這麼處理的七宗五姓系大臣也隨著大流道。
“然,孫正明觸犯國法,乃是不赦之罪,你們這是逼朕枉顧國法啊!”
好吧,到了這當口,就是李世民的戲的,可是你們這些大臣一致說赦免的,可別到時候再來勸我做反複的事情。
“陛下,當以民心為重。”魏徵再度開口,房玄齡等人再度附和,幫助李世民把這出戲唱的更加圓滿了。
“如此,朕就只好下旨,暫且赦免了孫正明的死罪,秘書監擬旨。”李世民說罷,秘書監高士廉便出列,由於歷史的改變,他還沒有被貶官,是以,秘書監還做的穩穩的。
“下牧監孫正明救民心切,觸犯國法,朕念其一心為民,特赦其罪,然死罪可免,活罪難饒,現罷去其官職,除去其皇室家臣的身份,貶為庶民,監押大理寺,受枷刑百日。”
說罷,李世民便在大臣一片‘陛下英明’的誇贊中大步向宮牆下走去,稍後,高士廉自然會將這封聖旨以皇榜的形式張貼出來給百姓看。
死罪改貶為庶民,枷刑一百天,聞言,秦瓊等人都是鬆了口氣,感激的看向李世民的背影。
要知道,魏徵其實最初說的是先赦免,具體,稍後再議,可李世民卻直接做出了具體的處罰,那麼,之後大臣們就不好再商量處罰的事情了,畢竟一罪不二罰這是常例,再罰,就是朝令夕改的信用問題了,無意之間,魏徵卻是跟李世民兩人完成了一出雙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