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一道命令下來,有司便開始忙碌起來。
要說他不知道長孫沖等幾個小家夥的動作,那是不可能的,然而,當他昨夜下定決心,處死享福的時候,長孫無忌卻來到宮城上找到了他。
首先,還是房玄齡說的那個問題,即便是要處死孫享福,也不應該是現在,得先看倭國人的態度再說。
其次,長孫無忌竟然自承,此事與自己有關,因為,他也看到了《齊民要術》這樣的書傳到倭國之後,對大唐的害處,提前派人傳了口信通知孫享福,這才有了碼頭上面的事情。
長孫無忌的意思是,好人皇帝去做,壞人,我們做臣子的來做,他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國家,皇帝著想。
然後,幫李世民分析,如果殺了孫享福,那麼便如了那些世家子的願,且不說孫享福經營的一系列産業有崩塌的危險,那些世家也會因此而更加囂張,行事毫無顧忌,為了增加說服力,長孫無忌將三樣東西拿給李世民看。
之後,他又將自己授意長孫沖演的這麼一出戲坦白跟李世民交待了,其用意,自然是給李世民一個臺階下,之後嘛,視倭國的反應,再來處置孫享福不遲。
一番長談之後,李世民最終改變了心意,但是並沒有跟長孫無忌明確表態,只是告訴他,戶部尚書的位置他恐怕做不了了。
要說長孫無忌為什麼下這麼大力氣保孫享福,除了因為長孫皇後和李承乾找他幫忙求情之外,還有李淳風連夜送到長孫無忌面前送的幾樣東西。
鹹魚豆醬,白砂糖,荔枝冰糖。
這三樣東西,在關鍵的時刻,成了孫享福的底氣,它們可以給大唐帶來巨大的利益,而掌握了這三樣東西的孫享福,可以幫長孫無忌,或者應該說幫長孫無忌支援的李世民,完成許多的政治夢想。
所以,他將這些事情跟李世民講完之後,李世民才會猶豫。
因利枉法,李世民所不願也,可為了一個倭國的事情,丟失這麼多的利益,他又覺得不值得。
如果說一個長孫無忌還不夠份量,那麼,再加上一個嶺南馮氏呢!
殺孫享福,嶺南之地恐將再度陷入動亂,這話馮智戴可不是說說而已,也不是威脅李世民,因為孫享福在嶺南醫治好了大肚症,種出了畝産十石三的稻穀,讓嶺南百姓再也不用忍受病痛和缺糧的慘況,他是嶺南人的恩人,殺了孫享福,必定會讓嶺南百姓對對朝廷離心離德。
這些事,李世民都要衡量,衡量到最後,李世民發現,這世上居然又多了一個自己不能隨意處置的人了,這讓他很不爽,所以,他決定先給孫享福一些苦頭吃吃,其它的賬,另外再算。
回到書房的李世民特意讓人找來了碗筷品嘗了一下被長孫無忌贊不絕口的鹹魚豆醬,吃完,他有些理解長孫無忌為什麼花那麼多心思來勸自己了,這孫享福還真是個寶貝,這鹹魚豆醬能解大唐的用鹽之急,於國朝,於百姓是大功一件。
然之後,他又吃了一勺白砂糖,鹹甜大戰的滋味很爽,這是李世民這輩子吃的最甜的一次,誰叫他剛吃完鹹魚,又吃白糖的。
再之後,一塊指甲殼大小的荔枝糖被他放入了嘴中,頓時,他便體會到了什麼叫口舌生香的滋味了,於是,當即他就拿起剩餘的荔枝冰糖去了後宮,先前他可是給皇後和韋妃甩臉了的,這會有了好東西,正好拿去給她們賠罪。
所以,早朝的時候李世民的擔憂之色,是因為沒有預料到被長孫沖發動的百姓會那麼多,擔心出現踩踏事故,現在,按照計劃將維持次序的軍士派了出去,李世民的心才稍稍放下。
“著,歸京一幹大臣,春州刺史馮智戴,入朝議事。”
在下達了將孫享福關押大理寺的命令之後,李世民又道。
聞言,一幹宣旨的內侍便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