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完情況,孫享福便把剛才李文賢交給他的那封徵發令拿給大家看。
“每日供應鱔魚百斤,泥鰍百斤,其它各色魚三百斤,這可是比原先增加了一倍不止。”大家看完徵發令,表情有些為難道。
“怎麼,以咱們現在的捕撈能力,一天弄五百斤魚都有困難?”孫享福有些意外問道。
偌大個衙門,養著幾十口人,掌管著十二個大池,小池無算,一天連五百斤魚也弄不到的話,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此時正是秋魚肥美之時,倒是不難,只是這徵發令並沒有規定日期,若是形成常例,那冬日裡可就麻煩了。”
這些久在衙門混的老吏果然想的多,關中冬日寒冷,別說是池,連黃河渭水都結冰,以此時的捕撈技術,想在冬日裡大量捕撈魚貨,何其難也,不過,這對孫享福來說,卻並不是什麼難題,當即揮揮手道,“既然此時捕撈不難,那就按常例組織人去捕撈,至於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此令也未必會成常例。”
既然主官都這麼說,下面小吏自然也不多說什麼,由熊庭中和九個捕撈手,兩個船工組成的捕撈隊立即成形,前往魚貨比較多的牛頭池捕撈魚貨,然後,其它幾個吏員也帶著自己的人,去了自己的崗位,最後,漁業司裡就只剩孫享福和黃軒這一老一少了。
孫享福和黃軒自然是沒什麼聊的,問清楚衙門裡那個房間是幹什麼的,什麼時間上衙,什麼時間吃飯之後,孫享福就打著巡視各池的名號出了衙門。
“想不到做官這麼輕松,不用每天點卯,也不用事事親躬,傳個話,讓屬下人完成上頭交辦的差事就行。”孫享福騎馬回了秦府,在自己的院子裡跟德叔擺了桌酒菜,邊吃邊道。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現代社會都普遍存在,幹活的人永遠是最頂層的人和最底層的人,中間的那一撥人,一般就是傳達最頂層的人意志的話筒而已。
“這就是人人都想做官的原因。”
德叔吃了一口香氣四溢的回鍋肉,美滋滋的喝了一口酒道,他最愛跟孫享福在一塊喝酒聊天了,不僅能吃到各種稀奇古怪的飯菜,還可以不停的向孫享福灌輸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而孫享福,往往會用一種驚奇的表情,對他所說的事情表示驚嘆,從不反駁,這種在鄉下小子面前顯擺智商的優越感讓德叔很自嗨。
“要是這段時間他們能夠帶回宮裡所需要的魚貨的話,我倒是樂得清閑了,再回村子裡住幾天都行。”孫享福心裡惦記的,還是田裡那些農作物,當官,是他對這個時代生存下來的一種妥協,研究農作物,則是他的興趣愛好。
“沒事別老想著回村幹嘛,在秦府也不錯啊,有吃有喝的養一身膘出來不好嗎?”德叔見孫享福惦記著回去,老大不願意道,孫享福要是回去了,這些美味佳餚誰來給他做啊!要知道,只是學了孫享福幾個菜的孟大娘,現在進皇帝的禦膳房可都是仰著頭的。
古人就是那麼缺乏創新精神,孫享福當時傳了孟大娘幾個菜,她就還是會那幾個菜,連長安城的酒樓也只是因為鐵鍋的原因,推出了幾道品相不太好的炒蔬菜,這才導致了黃鱔泥鰍的價格居高不下,而豬肉,則是因為在將門圈子裡流行,才開始緩慢漲價,豬肉賤,是這個時代之前一直以來的傳統,短時間無法打破。
“喝酒吃肉養膘是您的理想,不是我的,我從小就愛擺弄莊稼,離了它們,我心裡不踏實。”孫享福這麼說著,德叔也沒有反駁和指責他,他就是喜歡孫享福身上的那股淳樸氣質。
等德叔走後,孫得壽和孫小妹這才喜滋滋的過來收碗筷,剛才他們聽到大哥說要回村子,心情頓時好了不少,在秦家的高牆大院裡,他們待著總感覺不自在,不能和小夥伴們一起挖蚯蚓喂魚,他們都感覺自己成了廢人了,除了吃飯就是坐在屋裡發呆的日子,他們可不想過。
“大哥,還是村子裡好,大家一起吃飯,有幹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感覺自己每天都活的很有意義,在這裡我都不敢出院門一步,怕壞了大戶人家的規矩。”孫得壽趁熱打鐵道。
在他的一旁,小妹也是用期待了眼光看著他,如今,村子裡不缺食物,每天都生機勃勃的,卻是更適合孩子們居住。
“等兩天吧!這裡的事進入正軌,我就回村子住一段時間。”孫享福摸了摸妹妹的頭道。
“可是這裡太無聊了,沒事情做。”孫得壽嘟著嘴抱怨道,在孫享福懷裡的小妹同時也跟他做了一樣的表情。
“要不,哥帶你們出去玩得了。”孫享福想了想道。
“好呀好呀,一進城我們就到了這裡,都沒好好在城裡逛逛呢!”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弟弟才九歲,妹妹更是隻有七歲,正應該是沒心沒肺玩耍的時候,於是,孫享福換了便裝,帶著他倆,就往長安街頭而去。
這個時期逛街的人們幾乎別無選擇的會去東西兩市,東市離皇城近,也更加繁華一些,孫享福三兄妹不一會就來到了東市街頭,先在吹糖人的攤位面前給弟弟妹妹各買了一個麥芽糖人,又去女紅鋪子,給妹妹買了一些纏頭的紅繩,還有鞋帽店的皮靴子,每人來了一雙合腳的,孫得壽看中了一個小號的獸皮帽子,孫享福也給他買了,再之後又去了賣飾物的店鋪,給小妹買了一個銀質的頭花,就讓她整個下午都樂的合不攏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