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兩刻鐘,那領了任務的漢子便騎快馬而回,進門之後稟報道,“啟稟公子,確實有,數量恐怕不下萬斤,不過那些人打著翼國公府的旗號,屬下不敢妄動。”
“那就去打聽一下翼國公府這些魚貨的來歷。”
那漢子領了王麟的命令,便再度往街頭而去,類似情況,當然不止一樁兩樁,當孫享福送了魚貨,跪坐在秦府偏廳等候召見的時候,他的根底就差不多被長安一些權貴們摸了個門清,大抵就是,靠抱上了翼國公大腿當上了一個村長的農夫,辦事還算盡心,那魚籠子,就是他發明的,規模做的最大的也是他,不過魚卻從沒有賣過,原來都是給翼國公府攢著的。
這事吧,很平常,大唐就沒有不想攀附權貴的底層人士,包括權貴,也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怎麼討皇帝,或者李世民開心,除非你能像七宗五姓一樣龐大到皇帝都動不得,否則你就得遵守這樣的生存法則。
“農夫?有意思,這天眼看就要徹底涼下來了,魚販能收上來的魚貨越來越少,你且派人去他村裡看看,如若還有存貨,全部買了來,價錢方面,不必短了他的,算是給翼國公一些面子。”
王麟隨意的交待了一句,便起身離去,不過是一家酒樓而已,還不需要像他這樣身份的貴公子事事操心,下面的人會按照他的意志,把事情辦妥帖。
秦府內,福伯親自讓人整治了一桌酒菜讓孫享福享用,當他接到了碼頭上的魚貨之後,就派人快馬告知了府中,此刻,秦瓊已經帶著魚貨去了太極宮。
“殿下,禦宴之事,可解也,某帶了黃鱔泥鰍過萬斤,進獻殿下。”
“萬斤?”
主位之上,李世民聞言一愣,又是一喜道,“叔寶為孤分憂矣,快快道來,這些魚貨,從何處所得?”
“這臣就不得不再次提到臣的那個鄰居小村長孫大郎了。”秦瓊見李世民心情甚好,便撫須笑道。
“孫大郎?就是發明炒菜的那個孫大郎?”
孫享福打死也不會相信,自己一個小小農夫的名字居然會傳到千古一帝李世民的耳中,而且還被記住了。
“沒錯,就是這個孫大郎,不過他的才華,可不止庖廚爾,據府中下人說,這小子自學成才,雖然出生農家,卻能寫會算,而且極善捕撈和養殖,據我屬下的侍衛回報,他的村子裡,飼養這泥鰍黃鱔的池塘,不下數百口,即便是送來長安一萬多斤,也不過是起了他一小半的池塘而已,您是沒見到,送到長安來的魚可都是精挑細選的,連大小都相當。如今長安魚貴,只怕這小子的村子,要富的冒油了。”
“當真是鄉野有賢才啊!農戶們能有一個除耕地之外的謀生手段,亦是我大唐之福,此人該賞。”
李世民最喜和群臣飲宴,妥妥的一個大吃貨,聽說一萬多斤魚不過是幸福村産出的一小半,頓時面色一喜,暗道,之前的工夫沒有白費。
“如此,臣恭賀殿下又得一賢才矣。”秦瓊太懂得李世民的尿性,現在新朝將立,雖然有秦王府舊部搭起了主要框架,但各方面人才都奇缺,孫享福得李世民看重,以後怕是能得個官身了。
出了秦王府,秦瓊快馬而回,李世民的心情好了,秦瓊的心情自然也好了不少,魚是秦瓊進獻給李世民了,所以,李世民不會付魚資,不過言語中,已經透漏了將原本準備在登基大典上給秦瓊的封賞提升一個小等級,食邑由一千戶,提升到一千二百戶,當然,實食邑只是從七百戶提升到了八百戶。可別小看這一級,一百戶相當於幾百個勞力,可多耕種幾千畝田地,而且是能世代傳下去的産業。
之所以有食邑一千二百戶,實食邑八百戶之說,是因為人口是在不斷增長的,實際上給了秦瓊八百戶人口,在增長到一千二百戶之前,這些人口都屬於秦瓊的,但是超過了一千二百戶,你就得上交給朝廷,當然,這種實際控制人口比食邑最高限制還大的情況在建國之初是不可能出現的,至少得等幾代繁衍以後,那個時候的權貴早已學會了瞞報佃戶丁口數量。
秦瓊回到府邸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見已經吃飽喝足的孫享福,在跟孫享福講了李世民對他的看法之後,孫享福整個人都徜徉在幸福的海洋裡,想不到自己一個山野村夫,竟然讓李世民數度聽聞自己的大名,而且,準備封官了,哥不過就是到長安賣了趟魚而已,怎麼就能封官呢?
想來這裡面有秦瓊的面子在,要知道,秦瓊跟隨李世民這麼多年,可沒有在他面前推薦過什麼人才,要是讓孫享福知道,李世民純粹是為了貪圖他幸福村的那些魚貨,估計他想死的心都有,有尉遲恭和程咬金這兩個大嘴巴在,李世民想不知道孫享福都難,這段時間,幸福村發生的一切,李世民都一清二楚,庸人,又怎得李世民親自用計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