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便是貧道的煉丹爐!”
那爐子邊有兩個人正在忙碌,一個燒火,另一個拿木棍在大鍋裡攪拌。見到鄒明和李世遙進來,兩人都只是點頭示意,繼續忙碌。
李世遙疑惑的環視周圍,見牆角有幾個陶甕,開啟看去,裡面是類似於鹽花的白霜樣的東西,用手沾了一點嘗試,十分的鹹苦。
“是苦硝!”
李世遙感到莫名的興奮。
有硝石就意味著可以生產火藥,苦苦困擾自己的武器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貧道所言不虛吧!”鄒明略帶得意的笑道。“為這物什,咱們三人可是煞費苦心呢!”
“方才是誤會了鄒兄,有了此物,我四川軍事必然如虎添翼了,鄒兄當記一大功!”
“只可惜不多,三個人一年多功夫才熬煉了八十斤硝,可制火藥兩百多斤。”
兩百斤確實不多,但也可以頂得一時。
火藥素來就是中興軍的法寶,但在遠離本土無根無據的四川,要搞到火藥難如登天。
而公井鎮與附近的犍樂、榮德等地鹽井林立,正好有一種獨特的優勢。比如公井鎮的眾多自流井中流出的鹽水要經過熬煮成鹽,其中會產生不少的副產物,其中就有少數的硝鹽,部分鹽井的鹽水本就比尋常的要苦澀,所含的硝鹽更多。
鄒明就單單向鹽井購買那些無人要的苦鹽和煮鹽後的鹽滷,宣稱是煉丹所需,這很正常,丹藥那麼神秘的東西,裡面有什麼都不為怪,鹽井主人自然也十分樂意半賣半送這些本就廢棄的副產物。
鄒明當然很清楚火藥的重要性,換句話說,也就是硝石的重要性,因為硫磺和木炭相比於硝石顯然更為易得。
近一年多來,鄒明以道觀煉丹為掩護,在另兩位特情同仁的配合下日夜不停的起爐熬煉。這是一件十分艱苦而見效甚慢的工作,好在如今當用之時終於有了一部分積儲。
李世遙這趟沒白來,在朝天觀大有所獲,與幾名隨從一起,趁著夜色運出了八十多斤硝石,還有大量的金銀寶鈔。有錢、有火藥,事情才好辦。
與後續人馬匯合後,李世遙等人買舟東下,沿岷江過敘州後匯入長江,目標是數百里外尚未陷落的瀘州。
……
瀘州地跨三江兩河要衝,交通川滇黔三省之會,是為“川南第一州”。
正因為瀘州的至關重要性,自德佑以來,宋元雙方連年爭奪,至今已三易其手了。
從景炎二年起,元軍東、西兩川行院合攻瀘州,至此已經十幾個月之久。
團團重圍之中,城內糧食已盡,外援已絕,沒人能預料還能堅守多久。
喜歡故宋帆影請大家收藏:()故宋帆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