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故宋帆影 > 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

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大唐潛龍 大唐開局點水成冰 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 從西漢開始擺爛 大清宮裡的小人物 暗戰 爆笑艦炮手 西晉二當家 亂世才子 大明:我,開國王爺,帶頭反對分封制 美利堅獵魔紀 故宋帆影 曹魏天子 我是特種兵之狼兵 隋末之群英逐鹿 大宋醫相 回到明末玩淘寶 三國之裴元慶傳奇 反清 三國之我是廢帝劉辯

祥興三年,七月流火,已是夏去秋來的季節。

由於“無道暴元悍然發動了戰爭”,大宋不得已進行了自衛反擊,並且順便把反擊擴大化,“被迫”發動了正當的全面北伐。

張鏑借大宋皇帝的名義釋出了北伐檄文,透過中興公報、郵傳驛遞等各種形式向全天下號召,討伐北元。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元以北夷入主中國,君臣無道,有司毒虐,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實乃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朕以涼德,纘承大寶,於今三載。賴股肱輔佑,將士效命,大宋有中興之運,中原有重伸之理。當此之時,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乃命吳王鏑為天下兵馬都元帥,統兵三十萬,誓師北伐。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按照既定的方略,本次北伐有幾個目標。

第一步,席捲兩淮,穩固根據;第二步,兵出荊湖,雄踞中流;

這兩步實則同時進行,是為第一階段的目標,奪下兩淮則江淮防線一體,進退裕如,南朝才能真正扭轉被動的守勢。取得荊湖則據有長江中游的地利,防線進一步穩固。

張鏑以胡隸為徵虜大將軍,建節於建康,調遣十萬大軍從鎮江北渡長江,在兩百門火炮的猛轟之下,江北第一城揚州半日即告破。隨即分兵東取通州、泰州,北進高郵、淮安。蟄伏了整整兩年待機而動的兩淮紅巾義軍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河湖山野之間星羅棋佈的小塊根據地迅速的連成了一片。紅巾軍雖然分散於各地,但有大宋為後盾,有固定的錢糧來源,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根據地的建設卓有成效。紅巾活躍的區域群眾基礎很好,聽說王師北伐,眾多百姓扶老攜幼、簞食壺漿前來支援。淮東數十個州縣旬月間平定,比起當年的紅巾起事還要迅猛的多,同時也穩固的多。

西面,又以葉承為胡隸之副,稱徵虜副將軍,建節於隆興,水陸大軍十萬,從江州出兵。呂三彪率長江水師沿江而上,直取上流重鎮鄂州。葉承自領陸師攻略淮西,自蘄、黃、汝寧、安慶,逐次告破,兵圍廬州,很快就能與胡隸的大軍相接。

兩淮作為南北對峙的前沿,屬於元廷重視的區域,名義上有兵十餘萬,但由於元軍兵力告竭,不得不大量以新附軍充數。在宋軍強大的輿論攻勢和心理攻勢下,新附軍很少有堅持抵抗的想法,在東西兩翼近二十萬宋軍的猛攻之下,迅速作鳥獸散,其中有數萬新附軍或者臨陣倒戈,或者暗中投誠,轉身成為了宋軍的前驅。元廷治下的州縣則十有八九傳檄而定,稍有投降遲了的說不定就有紅巾義軍鼓動下的民眾爭先恐後來殺官反正。

張鏑的政策是“舉兵來投者授以軍職,以城反正者委以民官”,也就是有多少人馬就給你多大職位,有多大地盤就讓你管多大地盤。現階段以迅速達成戰略目標為第一位,不搞清算,不殺舊官,只要願意投靠,地方上的一切統治照舊。這是為了讓大軍的主力不必分兵把守,直撲重要目標,一插到底。先把地盤吃下來再說,後面再細嚼慢嚥。

席捲江淮、兵出荊湖,這是張鏑保底的小目標,沒用多久,這個目標幾乎就能穩穩的操控在股掌之間。

江淮在手,才有進取中原的基礎。

接下來還有兩個步驟。

第三步,奪取山東,突破大都的外圍遮蔽;

第四步,旋師河南,吃下北元最重要的人口和錢糧來源,斷其羽翼;

這兩步將由張鏑親自來達成。

五萬中興水師,五萬侍衛親軍,吳王張鏑親率最精銳的十萬大軍乘舟北上,登陸山東。

山東也是紅巾活躍的地帶,周黑炭、陸十千在此深耕數年,很得民心,老百姓紛紛用小推車推著糧食支援王師。

山東遠離大宋本境,張鏑帶來的軍隊注重機動性,五萬侍衛親軍之中馬軍佔了三萬,步軍兩萬也配備了不少馬匹,陳閔的千艘炮艦則在沿海逡巡隨時支援陸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