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
通往大都的官道揚起一陣塵土,風塵僕僕的信使路過一個個驛站,換馬不換人,一路向著大都城,向著這個龐大帝國的中樞賓士而去……
來自江南的急報穿越千里山川,透過重重宮牆,將要飛到當今天下的主宰、蒙古人的大汗、大元朝的皇帝忽必烈的手上。
這位以英明神武著稱的皇帝陛下已經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但依然體格健碩、精力旺盛,仍不乏征服天下的壯志和野心。如今,他已經在至高無上的汗位上坐了十七年,入主中原建立大元朝也已經是第七個年頭。長鞭所指,幾萬裡山河都臣服於他的腳下,他就是這天底下的至尊。
忽必烈與前幾任大汗一樣建立了赫赫武功,而且相比於父祖與幾位兄長,他這位大汗兼皇帝還更嫻於政事,有『色』目人為他斂財,漢儒為他治民,蒙古族人只負責管軍,讓這個幅員遼闊的帝國越發強大和穩固。
只是有一點,他並不是忽裡臺大會選出的大汗,出於某種心理,他在奪得汗位以後就再也沒有召開過忽裡臺大會。他要用自己的文治武功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而不是那麼一個選舉的形式。但那些桀驁不馴的北方諸王們卻總是抓住他自立為汗這一點緊咬住不放,並以他背叛草原、過分的偏向中原為理由,接二連三的發動叛『亂』。
阿里不哥、海都、昔裡吉、禾忽、脫脫木兒……
大草原上連綿的爭鬥幾乎不曾有一日停歇。忽必烈只能將征服中原後的漢人兵馬源源不斷開往漠北,去征服和圍剿那些叛『亂』的蒙古族人和成吉思汗的子孫。他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就在征服中原的同時,草原上自己的族人卻在日益走向分裂,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幾年前,帝國的都城已從開平遷往更南邊的大都,他的大元朝越來越像一個正統的中原王朝。
用他那些漢人臣僚們的話講,這就是天命。跟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樣,是天理迴圈的天命。
他的國號“大元”和年號“至元”就出自中原的經典,以強調這樣的天命。
忽必烈願意相信這樣的天命,但不可避免的是,總還有那麼一些冥頑不靈的人試圖用人力來抗拒天命。
北方的諸王不承認它,那個流亡於海上的宋人行朝也不願意順從它。還有他即將看到的,那個新近冒出來試圖螳臂當車的地方——泉州。
……
皇帝陛下的心情原本是不錯的,這一天,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進宮彙報了在江南推行大元寶鈔的情況,表示帝國的財務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皇帝很滿意,他毫不掩飾對這位『色』目人宰相的欣賞之情,讓內廚進上美酒和羊肉,請這位精明能幹的臣子共飲共食。
阿合馬對皇帝的恩寵感激不盡,至少表面上是如此。他捧著晶瑩剔透的琉璃杯為皇帝上壽,祝他千秋萬歲富有四海。
哪怕已經聽了幾萬遍,但這樣的奉承話還是讓人聽著舒坦。
皇帝陛下仍保留著草原上的粗獷和直率,用手撕開一大塊肥嫩的羊肉送進嘴裡,再灌下一口香醇的葡萄酒。他那圓盤大臉泛上一點『潮』紅,熱騰騰的感覺很快擴散至全身,讓『毛』孔舒張,周身通泰。
人的慾望似乎是無窮無盡的,作為至尊的皇帝,看起來已經擁有人世間可以擁有的一切,但歸根結底也只有美人、美酒與美食所帶來的歡愉才是最真實的滿足。忽必烈與歷任大汗一樣,根本無法拒絕美酒帶來的享受。
阿合馬為人機靈,善於應對,在皇帝跟前表現出恰如其分恭維,而又不顯得突兀,能讓人覺得很是舒服,皇帝時而哈哈大笑,時而舉杯痛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