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夫君。”
“也像娘子。”
“都像。”
“可是,現在看著醜醜的……”
“嬰兒總是醜醜的,皺皺的,但會越來越可愛的,咱家的孩子才不會醜呢!哈哈哈……”張母也進了房來,與兒子兒媳打趣,新添孫兒,最開心的恐怕還要數二老了吧。
這時聽得院內很是熱鬧,原來是一堆賀喜的人來了,張父招架不住,讓兒子自己去照應。
這些人,訊息倒是靈通,張鏑無奈,依依不捨的看看妻兒,出門應酬去了。
來的人都是中興社的頭頭腦腦,總理署的事務官,部下的將校們,甚至也有來流求做生意的大海商們。
看到這些人,張鏑終歸得回過神來,把原有的負擔重新背到身上去。
在家裡,他是兒子、是丈夫、現在又成了父親。但在外面,他還是這中興社的總理,是這數十萬百姓的領導者。他不得不暫時放棄自己的安樂,去置換更多人更大的安樂。
陳復也在聞訊趕來的人群之中,作為總理署的“大密”,本來就最是擅長迎來送往的事兒,這倒幫了張鏑的大忙,臨時抓他做了個司禮儐相。凡是來客都到陳復這裡通名登記,禮物一概不收,心意都領了,寒暄幾句就客客氣氣送出門去,只待孩子滿月週歲了一併請來答謝便是。
熱鬧了半宿人群才散去,張鏑連晚飯都忘了吃,又與陳復商討第二天的會議。陳復此來,也是想請示張鏑,中興大會是否要暫停幾日,先忙完了總理的家事。張鏑當然不同意,會議議程照舊。
……
第二日,卯時準時敲鐘,張鏑還是如期到了會場,全場又是一片聲的“恭喜總理喜得麟兒”。張鏑微笑著接受眾人的恭賀,但並不多扯閒話,很快引入正題。
這一天的議程是島外各根據地的總結報告,介紹工作得失。
首先是山東據點的陳閔,這粗漢識字不多,稿子讀不利索,乾脆大大咧咧脫稿發言,繪聲繪『色』講起了自己領一支奇兵北上山東開闢據點的傳奇故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初忠勝軍兩破海州,為儲存實力而撤出城池、三分四軍,一路潛伏本地,一路移民南下,一路回師覆命,一路北上山東。
陳閔所部就是北上山東的這一路。初時兵力只有一千多人,大部分是整編前的昌國第三營的兵,也即是陳閔舊部的龍王島海賊們。這些人雖說曾經為盜,但過去就比較規矩,又經張鏑、胡隸的篩選和整編改造,風貌上又有了很大的進步,軍紀嚴整很多,戰鬥力也提升很多。
“話說,咱一支兵一千多人,乘著八十隻小帆船,孤軍深入五百里,到了膠東地界。正是前無援,後無依,上了陸地還不知何處安身。千餘弟兄謹守軍紀,不搶不掠,就在一處名為黃家埠的大莊子歇宿,向那黃姓主人借了米麵來吃。看那主人愁眉苦臉,我便說‘又不是不與你錢,借些吃食又有何妨,何必這麼這麼不情不願!’
那主人卻說‘不是心疼這點米麵,實是心裡苦悶,生不如死啊!’
我便道‘咦!你這員外,守著偌大一個莊子,又不似尋常貧戶食不果腹朝不保夕,何苦煩悶來著?’
那黃莊主忽然跪了下來,磕頭道‘看眾位好漢兵強馬壯,小老兒實有一個不情之請,若能得好漢們相助達成,情願將這莊子相送,自己全家做牛做馬以為報答!’
我聽了趕緊將那黃莊主拉起,詢問有何難處,儘可說來,弟兄們受了他莊上一飯一宿之誼,正要報償的。
黃莊主回想起傷心事,抹起老淚,且恨且悲,將那滿腹冤屈娓娓道來……”
喜歡故宋帆影請大家收藏:()故宋帆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