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道,惡賊並不少見,但被稱為“佛賊”的,卻是頭一次聽說。張鏑不禁對這“東海龍王”陳閔有了幾分興趣,便決定親自去探查一番。帶上了二十名親衛,都換上便裝,悄悄偃伏在一隻漁船上,往北而行。
到了一處小港汊,張鏑令大部分人守船,只帶四五人上岸去看看。走了不遠,見有一片小茅舍,酒幡飄揚,是個打尖吃飯的去處。進店看時,並無一個食客,只有一個短衣老漢,繫著圍布在那抹桌子。
葉承在前吆喝了一聲:“店家,有好酒好飯上一些來!”
“好嘞,客官稍待,酒飯就來!”
不一會兒,那老漢就切了幾大盤牛羊肉,炒了兩三個小菜,並兩罈子老酒過來。
張鏑順口問道:“敢問老丈,你可知曉這附近有一個大王,人稱東海龍王的?”
老漢放下盤碗,故作神秘道:“要說到這陳大王,客官可算是問對人了,他前日還來小店喝過酒呢!”
“哦,我等久慕陳大王威名,正要去投奔,只是還沒有門路。老丈不如坐下同飲,與我等說道說道!”
“噯,怎好叨擾了幾位客官!”
“不妨不妨!店中又無他客,坐下同飲幾杯便是!”
這老漢半推半就便坐了下來,張鏑的從人們都會意,不住的勸酒。
這老漢是個糊塗酒葫蘆,兩罈子老酒倒是有一半進了他的嘴裡,酒酣耳熱,話頭就開啟了:“向西十里有一龍王島,島上有座龍王山,山上有個龍王寨......”
張鏑仔細聽著,一一都記在了心裡。
那老漢又壓低聲音道:“不瞞客官,小老兒有個侄子叫陸十千,就是陳大王手下一員頭領,若上山時,報他的名號,必定好使!”
“還要依仗令侄多多向陳大王引見!”
“那是自然,不過......今日陳大王應當不在山上。”
“為何?”
那老漢略一遲疑,又接著說道:“各位客官既是要投龍王山的好漢,小老兒也不相瞞,陳大王有一老母,就奉養在三五里外積善寺內,每逢三六九日,他都要去寺內陪侍老母......”
“哦......陳大王可真是個孝子......”
張鏑在那酒鋪裡坐了個把時辰,幾個人都只淺淺酌了幾杯,倒是那賣酒的老漢被勸得有了七八分醉意,這人一醉就是個話嘮,混七雜八的說了一堆,但從中也透『露』出了不少有用的資訊。張鏑臨行前在桌上拍了一塊足有二兩重的銀餅子,更讓那老漢歡喜不盡,直送到店外,叮囑道:“好漢們上了山,便去找我那侄兒陸十千......”
張鏑回到船上,心中已經有了計策,將親衛們聚齊,就如何行事仔細交代了一番。
二十幾個人被分成好幾波,三三兩兩的就往昌國西北邊的積善寺走去,或扮作香客,提個裝香燭的籃子;或扮作小販,盤兩擔瓜果挑去路口販賣;看似不經意間,寺廟前後都已經被把守住了。
張鏑與葉承裝作遊客,到積善寺內走了一遭,見各處也無甚人警衛,看樣子陳閔來見老母並不多帶護衛,許是走的熟了少了警惕心,又或是怕擾了他母親的清修。走到後院,一處廂房外有個小廝模樣的看著門,隱約有說話聲傳來,不知是否陳母修行的庵堂。張、葉二人走到拐角一株大榕樹下,挪了兩個石凳過來,裝成是坐下來納涼的。
不知等了多久,那廂房裡走出一個漢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