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天的曹芳還有時間優哉遊哉的坐在華林園中喂鳥這件事本身就已經透露出了許多東西。
臨朝聽政這件事看起來是很容易,可做起來其中的難度就不怎麼友好了。
當幾日前曹芳第一次在孫資與劉放的帶領下去到中書省觀看了一下大致的情況。
然後再在孫邕與何曾前往門下寺轉悠了一圈,回到東堂的曹芳不知道是有多慶幸大魏有著中書與門下兩個機構的存在。
親自去批閱大小奏摺什麼的曹芳也曾經去嘗試過,但很明顯就算曹芳的意志力算是挺得住,但身體也真的是挺不住。
而如今的曹芳就算是有著先前種種的天才之舉但依舊被預設為了尚未蒙學還不能徹底批閱奏摺的小天子。
臨朝聽政四個字最關鍵的莫過於那個聽字了,對此曹芳也是沒有多少辦法,反正當初那個階段遙控指揮就已經能夠滿足曹芳的需求了。
也就是說如今大魏的大小政事名義上尚且還分散在曹爽與司馬懿這兩位輔政大臣的手中。
除了司馬懿這位老太傅因為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要趕去遼東赴任的緣故除去了錄尚書事一職外,曹爽、曹大將軍可還兼任著錄尚書事一職呢。
而真正的政事都被集中在了尚書檯之中,由有資格參與尚書檯議事的官員們同臺臣們一起商議而出。
尚書檯商議得到的結果並不會立即就這樣被分發到下屬的各曹立馬執行,商議得出的結論會被孫資或者劉放其中一人記錄隨後交由門下寺的四位侍中送到曹芳面前。
再怎麼說洛陽宮還坐著個天子呢,就算曹芳沒有臨朝聽政,這由尚書檯商議出來的決議奏疏照樣也得從曹芳手中走個過場。
若是曹芳有什麼想法他也必須得按照這套程式來。
曹芳先是要吩咐門下寺的侍中擬旨,再由王基這位中書侍郎送往中書省之中,由劉放或者孫資修改再送往門下寺之中。
還得再由門下寺眾人再一次的審批,若是門下寺這邊認為出問題了還得重新送回到中書省中再做修改。
本來這就是如今大魏天子所要發出一道詔令的正常手續,若是要詔令生效這其中的手續恐怕只會比曹芳知道的更為複雜。
但問題是就算門下寺這邊透過了,如今曹芳的詔令還得要下發到尚書檯經由臺臣與有資格參加臺議的官員們的商討再得出結論。
本來尚書檯也只是個執行機構而已,但比較讓曹芳感到頭疼的是有了先帝欽定的曹爽與司馬懿兩位輔政大臣。
中書擬旨到門下稽核的這個制度最關鍵的一環無疑是發出命令的天子,可惜曹芳先前並沒有能力能夠阻止曹爽與司馬懿獲得輔政大臣這個身份。
而先前的大魏在天子年幼,還有著兩位輔政大臣,中書擬旨到門下稽核的這個制度肯定是不能用了。
以往作為執行機構的尚書檯就獲得了這個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權力。
眾所周知從官僚們手中拿走他們所得到的權柄是一件多麼多麼困難的事情,困難到前漢為了制衡全力愈發龐大的朝臣。
不至於刺激到官僚的同時,只能硬生生造出來了一個尚書檯慢刀子割肉分權的方式。
尚書檯這把慢刀子從前漢一直割到現在才算是勉勉強強的完成了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