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中原與西域的涼州就如同它下屬的大郡張掖之名那般,不論是對於已經遠去的大漢還是如今的大魏。
涼州作為境內一條溝通東西商貿、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上商旅、戍卒正沿著這條由漢家兒郎付出了數不盡的鮮血與汗水的大道上緩緩前行著。
昔日裡的那個與漢家抗衡了三百餘年匈奴這個老對手早已經不見蹤影,但居住在此旁觀了兩大帝國交鋒的羌人們卻依舊活的好好的。
不僅活的好好的,如今活躍在涼州、雍州各地的羌人與其他異族已經代替了昔日裡的那個遊牧帝國成了兩代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了。
尤其是為了治理這些羌人們已經快要化為歷史的大漢可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財力、物力與心血最後還是勉勉強強鎮壓了一時。
有了前漢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例子在,如今的大魏朝堂之中大多數人心中其實對於這些羌人的態度就更加粗暴與直接了。
要麼就是持著殺到服為止的態度,要麼就是持著保持和平只要羌人上供就任其放養的態度。
但唯獨負責治理羌人的涼州刺史徐邈本人,這位被羌人諸部與涼州境內的百姓們尊崇為徐公的建威將軍卻有些不同了。
在這位已經擔任涼州刺史足足十一年的護羌校尉加建威將軍治理下,這個曾經的戰亂之地終於恢復了些往日的生機。
在同先前幾任刺史的接連努力下來自中原的水利設施與更加先進的耕作技術為本就少雨的涼州帶來了一次不小的發展力提升。
那些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的貧苦百姓們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幾畝田地,至少擁有了填補溫飽的能力。
當然了,這個田地到底屬於誰的還是需要再做商議的,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群被召集過來的百姓同屯田民並無太大差別都是在租種著官家的土地。
最大的差別也就是這些百姓們歸於涼州治下的各郡官府管轄,而屯田民們則是專門由屯田中郎將管轄,而屯田中郎將們則直接歸屬於大魏中央。
但不論如何,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現如今徐邈的涼州治內一切都處於上升期中,各部羌人們與其居住在涼州的各族也是比較信服這位建威將軍的。
至少,在徐邈的管理之下不會發生出入城市之中羌人們只要犯了點小錯就會被斬首的事情。
就算是真有人犯了大錯這位徐公砍人之前,居然還會派人來通知其所屬部落的渠帥,這樣的驚天舉動可謂是這些羌人聞所未聞的事情。
不過嘛,該砍的人徐邈也從來沒有手軟過,總的來說徐邈同前幾日涼州刺史的察覺也就是獅子換成了狡詐一些的惡狼而已。
但真要說起來其實一切的所謂的民族矛盾其背後還是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所在的。
很簡單,在現如今的涼州境內只要那些中原官吏們沒有做出看上人家老婆直接強取豪奪的事情就算是個不錯的官吏了。
徐邈這頭惡狼混雜在其中倒是有些老好人的感覺了。
也正式因為有著徐邈的存在,如今的姜維才會如此的苦惱,幽幽的月光撒在眼前崎嶇的山壁之上泛出一抹銀輪。
鮮紅的大漢旗幟下方除了那些從漢中跟隨姜維一路跋山涉水行進過來計程車卒外,還站著不少手持武器打扮各異的羌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