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說起來,現在這群外人看來尊貴無比的大魏諸侯王世子們,在看到整個洛陽宮那壯麗景象時,臉上的神情其實也並沒有比剛才那群夷狄藩國使者好到哪裡去。
上一次明帝特許開恩詔天下諸侯王入洛以表宗室之情的時候,他們這群世子被明帝強行留在了封國看家。
可別把大魏的諸侯王們看成是前漢的那群叱吒風雲的劉氏諸侯王們了,就不說其在封國之中有著多大權利了。
畢竟,連今天晚飯吃啥都需要同監國謁者提議的諸侯,還能期待他們能像前輩一樣把持住封國之中的大小之事?
恐怕不少人當了一輩子的諸侯可能連自己所授封的領地都沒有完整的瀏覽過一邊,大多數時候都是好不容易熟悉了這片地方。
又直接被天子的一封詔書打發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於這個事情曹信可謂是感同身受了。
而兵權什麼的,就更加不需多提了,各地王府之中其實都配有一個衛隊的,就比如大名鼎鼎的曹植生前也是有著百餘名士卒為其效忠的。
只不過嘛,這百餘名士卒之中真正能拿的起長刀的也就只有寥寥三十幾人,其餘的都是老弱病殘來混口飯吃的。
就這能拿的起刀的寥寥三十幾人,在曹丕與曹叡兩人的努力下,被兩人打著各種各樣的旗號,這個月說是前線吃緊需要徵調幾名士卒支援。
在過幾個月又是哪裡匪盜太多需要徵集壯士去剿,就這樣在父子兩人的同心協力下,這拿到動刀的三十幾人到最後也就只剩下曹信的師尊,也就是那位駕車的人了...
曹信可還清楚的記得,他師尊早在幾年前就同他打好招呼準備隨時聽候位於洛陽陛下的調遣了。
那個時候曹信為了這件事還鬧過許久的脾氣,對於諸侯王世子鬧脾氣這件事,居然也被忠心耿耿的監國謁者上報了上去。
不過,可能也是感覺自己做的太過分的緣故,得到那位北齊王世子大哭一場的訊息,明帝也終於心軟了一次。
為了補償一下,也或許是隨手安慰一下,不管怎樣曹信得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機會。
一個可以遊歷天下的機會,當然前提是得有人跟著,而正是因為這個機會曹信才能與曹啟認識。
不然的話,他們兩人就要同周圍大部分人一樣,兩人見面時可能就要一臉疑惑的相互凝視著,隨後再由宗正那邊的官員介紹,打聲招呼之後就分開了。
成也如此敗也如此,在那些官吏們的安排下,褪去鞋履躬身走進太極殿時,曹信也用著充滿擔憂的目光看著身旁那瞪大著雙眼不住的往四周打量著的曹啟。
越是靠近這座大殿,曹信感覺自己心中那不好的預感就越是強烈,尤其是曹信在不經意間看到遠處那道熟悉的身影后。
甚至頭都不敢抬的很高,努力的想把自己隱藏到這人群之中,當真是非常懼怕那人認出來自己一般。
可惜不管曹信這邊是有如何的努力,其身旁的曹啟倒是絲毫沒有感覺。
依舊還是保持著他那神經大條的模樣,低著頭進入太極殿中的時候還不忘左邊瞧瞧右邊瞧瞧,一副在觀看什麼新奇事物一般的模樣。
曹啟要是同曹信體型差不多的話,有著剛才的曹譽、張魯兩人獻寶一事在前,或許真還沒有人會去多注意他。
偷偷打量四周的又不止他一人,這幾十名世子中不少人都在用著餘光偷偷打量著。
同曹信的父親一樣,曹啟的父親東海王曹霖絕對也是大魏諸侯王中特殊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