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鍾毓口中說出的九九歸,重瞳一明顯是帶有讖語色彩的,對待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曹芳很爽快的就選擇了放棄思考。
不說別的,就漢武帝說的那句代漢者當塗高,硬生生的被人拿來當作讖語,開始在這句話上面開始放飛自我了。
比如說漢光武帝劉秀在得到天下後就認為這句話說的是他,說是秀字本義乃是稻穀長在路邊且很高的意思。
塗高就是高大嘛!當初劉秀還為了這件事同割據益州的公孫述打過嘴仗。
說公孫述是個矮子配不上塗高之稱,而自己就是武帝欽定的漢家天子。
後來唱反調的公孫述就被滅了,隨後劉秀大手一揮就說自己乃是奉天命應了這個讖語。
誰叫那時候劉秀是天子呢,總的來說天下人也算是勉強承認了。
然後,眼見著東漢也要完了,天下豪傑們也是不會放過這個讖語。
比如什麼袁公路啊,李傕啊,紛紛來認領自己就是這讖語之中所說的塗高。
不過,在曹丕稱帝后,在當時的太史丞許芝的解釋下這塗高也終於算是有了定論,什麼魏本巍,巍高大也,高大等於塗高。
所以大魏就是塗高,從上面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來,讖語這個東西可以有一百種解讀方法。
但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你拳頭硬不硬。
作為大魏的天子,這讖語若是好的當然會是上蒼降福於他,那不好的嘛,大魏養了這麼多張嘴,可不是白養的。
在太極殿朝臣們聚集在一起默契的商議了片刻後,對於這龜甲上的所書的內容終於是基本達成共識了。
而那玉琮更不必說了,這玉器的年代大部分人基本上兩眼就能斷定下來了。
確定了這兩樣東西的珍貴价值,很快大殿內就由大將軍曹爽捧著龜甲,太尉司馬懿持著玉琮領著文武百官躬身來到了曹芳面前。
看到殿中大臣們已經商討出了結果,轉過身來曹芳也是有些好奇的向著最前方的曹爽、司馬懿兩人問道:“諸位可知這兩樣東西的來歷了?”
聽聞曹芳的問話,曹爽、司馬懿兩人先是相視一眼,隨後還是由捧著龜甲的曹大將軍率先站出來朝著曹芳解釋了起來。
透過一長串解釋最後曹大將軍得出了這乃上古占卜之物,且這占卜用的龜甲可能是出自上古三皇五帝時期的結論。
當然,這個結論也是眾人商議的結果,只不過是借曹爽之口說出來罷了。
在曹爽驚歎完這隻上古時期的龜甲能夠經歷了這麼長時間遺傳下來並且在大朝議上出現,完全可以說是上天賜予大魏的珍寶後。
這位大將軍總算是說到了曹芳最關心的問題了。
只見對面的曹爽先是快速的掃視了一眼龜甲上的文字,用著好似背書一般的向著曹芳說道:“還望陛下知,此龜甲上所書有上古之文,亦有秦朝篆書。”
“哦?這上古之文與篆書是何內容,還望叔父速速告知於朕!”說著曹芳就同一個被什麼新奇玩具吸引了的孩子一般,往著曹爽那湊了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