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車廂內,曹信有些無語的,看著曹啟的舉動,與那被曹啟氣得七竅生煙的張泰。
幸好,此時還有董胄在一旁安撫,而且在曹啟的那兩位舅父連連道歉之下,也算是給張泰一個臺階下了。
看著曹啟所在的那輛馬車,曹信張了張口,本想打聲招呼的。
但在曹信看到,那剛剛平復下心情,臉色已經僵硬的張泰之後,很明智的選擇了閉嘴。
正當曹信準備放下車簾,假裝無事發生之時,那曾想,張泰正好也看了過來。
兩人相視一眼,還是張泰先點了點頭,對於這位濟北王世子,張泰還是挺滿意的。
而曹信在看到,張泰看了過來之後,連忙像做賊似的,偷偷一笑以表示友好。
隨後,曹信就假裝不認識這老頭,趕緊把車簾放了下來。
腦海中浮現出想臨行前父親的囑託“吾兒此去,切莫要節外生枝,多惹事端;
切記,要把書信親自呈給陛下,之後陛下問什麼,你就答什麼,切莫藏私;
要記住,當今陛下乃是聖明之君,切勿要以普通孩童對待!”
所以對於這老頭,曹信還是不想有過多接觸,以免節外生枝。
然而,張泰對於曹信的印象可是很好的,相比於現在已經混吃等死的諸侯王們。
那位濟北王,可謂是隱藏在這群沙塵石碎裡的明珠了,只可惜,唉!
想到這,張泰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了,那個站在鄴城三臺上飲酒賦詩,意氣風發的身影了。
只可惜,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啊!那位陳思王的幾次改封,可都少不了自己的參與。
只是,張泰每一次見到那位陳王之後,就會發現,那位陳思王,從第一次見到自己身影之時,明亮而又充滿期待的眼神。
隨著那一次又一次的改封,漸漸暗淡了下來,直至張泰,最後親眼在床榻邊看著那位,時常以酒澆愁的陳王,因為悲憤,死不瞑目的雙眼之時。
張泰終於深刻的理解到了,當初,這位陳王說出,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時的心情了。
在自己,親手合上那雙,緊瞪著天花板無聲的雙眼之後,回頭看著那一旁痛哭著的曹志,張泰第一次有了“乞骸骨”的想法。
但,在張泰回想起了,曹植臨終時,因為一旁的陳王相國的監視。
只好偷偷在自己手上,寫的那個“求”字,和在看到自己點頭之後,那位陳王臉上的解脫神情。
張泰放棄了這個想法,自己既然答應了,那就一定要做到!
雖然,張泰也不知道,陳思王在臨終之時求了自己什麼事.....
再那之後,張泰就一直明裡暗裡的幫助著曹志,而朝堂上的諸公和那洛陽宮的主人,對於這件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張泰可是嚴格按照規矩來辦事的,而且那位的死,自己也是參與者,所以先帝對於這件事,也沒在意。
當然,也可能是朝堂諸公,確實對於那位才華橫溢的陳王感到惋惜,誰知道呢?
這也是董箕向曹芳推薦,要張泰送信的緣故,在親自聽完,董箕轉達陛下的口諭,和拿到太后的懿旨之後。
張泰可是激動的一晚上沒睡,看著曹信那稚嫩的臉龐,張泰就有些感嘆這位世子的好運了。
不,只能感嘆於這位世子的父親的好運了,說不定,一年之內陳王的願望,將要在自己子嗣手上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