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教練和隊員雙向挑選的體系,王子修仔細一思考後便成功發現:其實就是一項非常巧妙的考核。
三名教練輪流挑選隊員。
在不考慮“有人拒絕邀請”的前提下,光是選人階段,就能體現出教練的執教風格。
比如rtn戰隊的西瓜教練;
他擅長的是以下路為核心的打法,必要時候中野都可以給下路當工具人;
為了實現這套體系,那他肯定會盡可能拿到最好的ad選手。
至於中野的要求,因為他的戰術上可以選一些工具人性質的高容錯英雄,所以可以留到後面再挑選,質量要求就沒有ad位置那麼高;
多拉貢教練同理。
他喜歡執行中野聯動開啟局面的套路,可以優先選擇合適的中野選手;
另外,出於“對抗”的考慮,王子修也可以針對兩名教練想挑選的選手,先下手為強。
他的投票排名第一,擁有著每一輪的先選權,可以先嚐試著邀請最優質的選手,破壞另外兩人的體系。
不過在挑選邀請的階段,教練同時也要考慮到選手“拒絕”的可能性。
因為整個組隊階段,不僅是在考核教練,同時也是一次選手對教練的抉擇。
15名選手的最終評級,會根據訓練賽中的表現來決定。
這份表現,必然與他們所在的隊伍和教練分不開關係。
隊友都是強力選手,再搭配上優質的教練,訓練賽贏得多,資料上好看,也就更容易被評為“甲”級,獲得最終的首發資格。
如果教練水平不夠,或者隊伍風格不搭,那也有可能雖然原本是同位置3人中最強的一位,但最終被其他人蓋過。
換句話說,這種挑選模式非常的現實而公平。
首先教練水平要足夠好,能分辨出哪些選手適合他的隊伍風格,敢於向對方發起邀請。
但若是教練自身實力不足,那就算他想邀請最好的選手,對方也有可能根本就不願意加入,只能在那幹瞪著眼眼饞。
透過這種篩選模式,毫無疑問,能夠最大化地展現出教練的水平。
……
王子修已經發覺,國家隊集訓的第二輪篩選,與其說是篩選選手,不如說是要先挑選出合適的教練。
三軍不可無帥,群龍豈能無首。
透過這種分組對抗的方式,先確定最好的教練。
有了總教頭的人選後,再搭配給他最好的5名選手。
最後第三輪的集訓裡,由主教練負責磨合隊伍,進行最後衝刺!
所以整個第二輪,都是在對教練進行著各種方面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