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使臣那叫一個戰戰兢兢,現在已經不是談判減少損失的時候了,他們覺得自己若是說錯了話,大周計程車兵便直接去踏破他們的國門了!
所以小皇帝在接見兩國使臣的時候,發現這二人表現相當謙卑,問一句答十句,那叫一個配合。
不說使臣,現在大臣都是這樣,以往早朝,便是同黨派的人,因話說不到一起吵起來太多了,現在一個兩個極為溫順。
大概這是被攝政王收拾的後遺症。
攝政王和太后的事情眼前看著是過去了,但誰知道後續有沒有其他的問題,這陣子所有人都是老老實實,誰也不想當出頭的那個。
雲國和南蠻使臣過來後,簽訂了協約做了賠償,然後將戰俘領走了,據說這二人在本國都是心機深沉,運籌帷幄的角色。
小皇帝都做好了與之斡旋,好好來個攻心計那些,誰知道他們出奇的好說話,讓他們多留幾天大周好好招待招待。
畢竟兩國這回出了不少“血”。
不過使臣們都以國內有要事為由拒絕了,那模樣還生怕小皇帝不放他們似的。
如此小皇帝便也不挽留,據說二人回國後將在盛京看到的兵力講給了各自的國主。
原本想要韜光養晦然後明年復仇的兩國國主歇了心思,這麼聽來,國內的兵力還是太弱了!以後再說吧!
沒人知道攝政王的“謀反”有效制止了邊境兩國明年“販劍”,不過若是知道了,也只是諷然一笑。
攝政王的兵力對內在朝廷是個威脅,但對外卻是實打實的安全感,不是百官盲目自信,按照攝政王的能力,便是雲國和南蠻帶兵攻進淮河一帶以內,他們也會認為是攝政王誘敵深入的計策,非節節敗退。
他們為什麼對攝政王這般畏懼,不僅是攝政王手裡有兵,他手裡的兵也很強!
話再說回盛京這邊,攝政王和太后的事情告一段落,眾人便想起了恭王妃,正是她將攝政王和太后之事給撞破的。
據說先皇給恭王妃下了懲罰,她人瘋了,被送到了祖後廟修行祈福,這輩子也就在那長伴青燈了。
而恭王世子,在大家以為皇上會壓制他,平調貧寒之地或是隻給個名頭官時。
小皇帝讓他在皇兵營當副將,宮中行事,這是實權,也是皇上心腹之人才能擔當的位置。
因著恭王妃那事,便是周褚有軍功,小皇帝也能借先皇之名,有理由去處理周褚,但小皇帝沒有,反而還重用了對方。
周褚已經做好了遠調或是成為被困在京城,當個按時點卯的無權官員,他沒想到皇上竟然如此不計前嫌,並且還信任與他。
盛京百姓對最近的情況不明白,周褚卻是清楚,因為他母親這個導火線,差點導致盛京城不在,大周不在!
所以皇上做什麼處分,他這邊都能接受。
他沒想到小皇帝會是這般下令,他心裡沒有半分怨恨全是感激,是他身處黑暗無光懸崖下投來的曙光。
看到恭王世子激動到手抖的樣子,小皇帝想,蘇若說得真多,若是利用得當,恭王世子便是純臣的最佳人選!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去,盛京贏得了難得平靜。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
<!17k>
喜歡禍國妖后繫結了愛國系統請大家收藏:()禍國妖后繫結了愛國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