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璟和蘇若之間的計劃說來也簡單,既然那些大臣畏懼攝政王的權勢,怕他謀反,防備的同時又總想搶奪權利,那麼就讓所有人的算計成空!
大周不復存在了,官員命也沒了,他們還能算計什麼?
至於有蘇若的存在才讓他到現在謀反等話,是淳于璟後加的,這也不算胡說,如果沒有蘇若,淳于璟上次調兵就動手了。
即便上次他沒有動手,現在的大周也不會是這般光景,大周現有的繁榮是蘇若的功勞。
沒有蘇若的話,按照他的性子,今日的大周絕對不會是這般,他是因為蘇若才愛護這大周朝,沒有去做任何傷害之事。
所以這些依仗蘇若的光,才生活這般順遂的人去辱罵算計蘇若,當真是該死!
淳于璟眼底迸發出冷意,瞬間,所有官員感受到了肅殺之氣,頓時個個寒蟬仗馬。
“太后娘娘駕到!”
這時,門外傳來太監的稟報聲,只見大門開啟,太后來了。
護國衛沒有攔著太后娘娘。
“今日,本宮來與大周共存亡!”
進到殿內,蘇若走到小皇帝身旁後當即表了態度。
“好,那就所有人都為大周陪葬!”淳于璟拍手大笑,臉上盡是快意。
百官們簡直要瘋了,本以為太后過來能夠勸勸攝政王,結果太后也說到死字上頭!大周朝這幾個頂頂尊貴的人怎麼還都不想活了?!
“攝政王息怒!”
“皇上三思!”
“娘娘不可啊!”
大臣們紛紛勸著,有的對皇上說,有的對攝政王說,有的對太后說,當下,他們成了最冷靜的人,努力讓事情不往更糟糕的地方發展。
“我給你們的兩個選擇便是要麼將這糟心的事擺平,要麼大家一起死。”
淳于璟最後對群臣如此說道。
擺平!他們擺平!聽到攝政王的話,這是百官心中的第一反應。
事情發展到這步,一切充滿了荒誕的怪異,可這就是實際發生的事實!逼宮沒有所謂的搶龍椅,而是因為感情破碎!
此時群臣也聽出了攝政王的意思,所謂的擺平,指的不僅是平息民間的風言風語,還有攝政王和太后之間的關係。
民間百姓的情況倒是好處理,可他們如何讓太后原諒攝政王?太后娘娘的脾氣可不比攝政王軟多少!
可事情再如何困難,他們拼了命也要做到,如果努力或許還有小命可以留,放棄命都沒了。
大週上下的官員,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一心過。
當下情況很明顯,如果安撫住了攝政王,那麼大周還能像之前那樣,最起碼錶面維持住風平浪靜了,不管往後如何,眼前的局勢穩定下來再說。
百官不是個個都貪生怕死,可卻沒有人敢出來說攝政王如何,連一句指責的話都不敢說。
家人的性命是其一,其二是這樣的官員心中有國有民,而他們若是跳出來指責攝政王,惹惱了這位直接挑起了戰火。
他們便不是盡忠,而是大周的千古罪人,此事傳出去,受戰火顛沛流離的百姓們都會衝他們吐口水。
這等平日願意捨生取義的人,都要不敢輕舉妄動,其他官員更加不敢如何了。
總結就是百官被喝出了。
“攝政王息怒,我等定然想辦法將事情解決!”
“是啊,攝政王莫衝動~”
“皇上,太后娘娘,這裡面明顯有誤會……”
很好,看百官的言行便知道他們的選擇了。
淳于璟眼底閃過譏諷,平日慣會講大義,真正威脅到自己小命時,還不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先!
“我只給你們三天的時間,這三天盛京封城,爾等可以回府。”
說完,淳于璟大步離開,臨走的時候深深看了眼蘇若,太后娘娘低著頭冷心冷肺的模樣,全然不搭理攝政王。
群臣見狀心裡叫苦,想起了當時先皇的原話,意思就是太后娘娘不好哄,所以最好誰也不要惹她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