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祭酒和皇上說起科舉這事,主要便是試題的問題,現在考生們討論的題目越來越接近真正的科舉試題了。
大周曆代科舉中,學子押準試題並不是沒有過,以前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如果造成的影響過大,朝廷便會用替換版試卷。
但今年的押題非常蹊蹺。
往年充其量能押對一科,今年劉祭酒只參與了策論試題的討論,他很確定策論這科押對了,他曾宴請別科出題的同僚,對方雖然沒明說,但不可言的態度就表明了,其餘科目和策論一樣。
——被考生們壓中了。
即便考生們猜測的最終試題不同,但大方向是正確的,這不是巧合便能說得通的問題。
劉祭酒對此仔細調查了一番,他發現這些與真正科舉試題相同的押題,皆出自一人之口。
“山陽學子風乾?”
蘇若重複了一遍這人的名字,覺得甚是陌生,冊子裡沒有寫的人物,按理來說,這些本該是發生在陳科身上的事情。
此事已經被劉祭酒注意到了,說明造成的影響已然不小,隨著押題內容傳得越來越真,越來越廣,事情也會越鬧越大。
劇情冊子中所寫,此事由陳科暴露出來,從而揭露了科舉舞弊一案,整個翰林院受牽連,翰林院的官員來了個大換血。
當時是淳于璟解決了此事,贏得了學子們的心,隨後大反派便將翰林院內全部安插上了自己的人。
淳于璟抓張科不單是為了銀子,或許他早就知道了這事,就等著事情鬧大然後再出面以此收服人心,達到自己的目的。
蘇若越想越有可能……
“劉祭酒對此事是何態度?”蘇若記得很清楚,科舉舞弊一案因為劉祭酒參與試題,故此也受到了波及,國子監的祭酒職位被停了。
過後在眾多國子監學子力保求情下,重新啟動調查確定了劉祭酒沒問題,淳于璟給了他清白,彼時祭酒之位已經有旁人當了,大反派給他安排了一個清閒文職,看似品階提了,實際上是明升暗貶。
“他覺得有問題,說會再接著調查,有新訊息再與朕彙報。”
蘇若聽了這話心裡明白了,劉祭酒肯定是發現了裡面的貓兒膩,現在對皇上說這些,也是在自保。
不僅是劉祭酒,大部分的明眼人心裡都清楚,這哪裡是神人壓中試題,這分明是洩題了!
參與此次科舉出題的官員們都在心中罵娘,摻和進賣題的人心中惶恐,無辜的人則是害怕被牽連。
現在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
“娘娘,林公公求見!”
這時門外花言進來稟告,蘇若和小皇帝出了後院,林公公匆匆上前行禮後道:“皇上,翰林院侍讀齊敦求見,和他一起來的還有翰林院內參與科舉試題的官員們。”
小皇帝下意識反應看向蘇若。
“去御書房。”蘇若說這句話小皇帝就明白什麼意思了。
御書房後有屏風,太后娘娘可以坐在後面,蘇若的意思是她也要過去聽一聽。
而且她要偷偷地聽,從後院進御書房的側殿,關掉窗戶沒有了光亮,她走到屏風後面旁人便不會發現。
她要看看這些大臣打算如何忽悠小皇帝。
御書房內
齊敦在內的翰林院官共二十二名,他們都是參與出題的官員,小皇帝一進來便看到這些人滿臉愁容,他看了眼屏風方向,想到蘇若本人就在以及她的交代,心裡沒有那麼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