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奏摺那事,蘇若曾交代過兩點,一是在攝政王找他談話的時候,自己應該怎麼說,第二就是朝中一些大臣近幾日大概會在早朝後求見,那個時候他又該怎麼說。
這兩點頭一個被他搞砸了,自己對攝政王打怵沒能完成蘇若的交代,但第二個他完成了,並且做得非常成功。
說完蘇若交代的,他都看到宋尚書眼角泛淚了!
“詳細說說。”見小皇帝說的是正事,蘇若來了興趣。
隨後讓下人送來早飯,什麼時候不能餓著自己,她邊吃邊聽小皇帝說。
今日過來御書房的共有三人,他們是保皇一派的主要人物,分別是戶部尚書宋堓,大理寺正院方刌以及國子監劉衡劉祭酒。
以前他們有心扶持小皇帝,奈何小皇帝每日腦子裡想的都是吃喝玩樂,對三位大人的好言相勸當作耳旁風。
無奈下只能任之隨之,小皇帝自己不上進,他們做什麼都是虛無。
然而在彈劾太后這事上,他們看到了小皇帝的變化。
敢對十餘位大臣的奏摺回覆說一派胡言不知所謂,這是以前小皇帝沒有的膽子,他們總勸皇上要立起來,而皇上總會說攝政王如何如何。
奏摺上的批覆定然不是攝政王的授意,大家都知道他和裴國公交好,所以只有一個可能,這是皇上自己的態度。
如此幾人湊在一起再三琢磨,他們決定求見皇上看看到底是皇上真的變了,還是他們會錯意了。
就是這一次見面,讓三位老臣紅了眼睛。
皇上懂事了!長大了!
早朝後,小皇帝見三位大臣過來求見,他便按照蘇若之前所教,先對三人的愛國忠心表示肯定。
隨後開始自我檢討說過往的問題,以彈劾太后為切入點,說如今朝堂結黨營私嚴重,這讓他想起了先帝曾經的教導……
又說了諸多現在大夏百姓的疾苦,感慨以前的他太過不懂事浪費了許多時間,希望以後三位大人能夠督促輔佐他。
他想成為祖皇那樣的明君,讓大周每家百姓都吃得起白米飯。
白米飯這句話是小皇帝自己有感而發加上的,這等質樸的少年言語更加讓三位大臣動容。
紛紛表達自己的忠心,為君為國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番談話下來,君臣俱歡。
見小皇帝興奮的樣子,蘇若道:“你離有話語權的日子還遠著呢,但現在最起碼手下有人了,感覺是不是不錯?”
屋內沒有外人在,沒有那些規矩,二人講話比較隨意。
“你覺得最大的變化是什麼?”蘇若問道。
“朕突然覺得鬥蛐蛐沒意思了。”小皇帝撓了撓頭,想了半天說了一件牛頭不對馬嘴的事。
蘇若笑道:“很好。”
小皇帝這麼上道是蘇若完全沒有想到的。
或者說,還有另一個可能。
“你不傻。”蘇若說。
小皇帝一愣,大聲道:“我當然不傻。”
不學無術的小皇帝真的天生紈絝嗎?蘇若想,小皇帝這麼快對鬥蛐蛐不感興趣,最大的可能就是之前也沒有那麼喜歡。
有的人天生有股趨利避害的直覺,知道只有那樣生長才能活命。
若真是一個窩囊廢,後期也不會敢和攝政王對上,只能說小皇帝生不逢時,身為先皇唯一的兒子,他並沒有被著重培養,先皇對他以“放養”為主。
先皇認為自己能長命百歲,他對原主的國師爹那般信任,主要是因為他見過蘇國師用丹藥救活一隻瀕死的兔子,所以他覺得蘇國師比別的道士厲害,能夠煉出仙丹來。
原主的便宜爹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從道觀觀主一躍成為了大周的國師大人。
先皇對蘇國師可謂是給予厚望,可惜,丹沒煉出來人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