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親王坐在涼榻上,彌勒佛臉微微一笑,“陳主事還親自送來,叫個書辦跑一趟便是。”
那陳主事笑著道:“這裡頭可都是咱們大梁的將才,是劉樞密使、林尚書、崔相、梁相共同選出來的,尚書大人特意囑咐卑職,定要親自送到王爺手上,不得有失。”
忠親王身旁師爺接過那陳主事手上的卷宗,忠親王隨手翻了翻,笑著道:“林尚書向來周到,三日後你來取回吧。”
他微微側頭,“賞,送陳主事回兵部,再給馬車上添個冰盆。”
陳主事笑著退出水榭,往外走去。
他來時騎馬,被六月盛夏日頭曬得個七暈八倒,這會兒在馬車上,舒舒服服敞了衣襟坐在冰盆旁,悄悄從懷兜裡摩挲出幾頁紙張來,看著那紙張嘿嘿一笑,自言自語,“真值錢!”
兵部林尚書讓送到忠親王府的,正是此次武舉筆試中選拔出來的優秀考卷。
前陣兒因長公主的喪事,忠親王乃其胞兄,自請避職,未參評,眼看殿選在即,這才將這批試卷一一過目。
共選出來六十份,他得挨個兒看完留批覆,最後再連同原卷批覆呈給官家。
先是考《武經七書》的內容,今年的考題說實話並不難,都是《武經七書》上的內容,但實際這武經七書不僅僅包括七本書,七書中的內容延伸出去,上古以來的兵法、軍事要義、陣法等等內容俱在其中。
此次恩科開得匆忙,不過提前了半年時間,以這些考生的準備,能答對六成已是不錯。
這都是書本上能找到的內容,早由林尚書和劉渭批閱過,是以忠親王只是翻閱看看。
翻到一篇文,手一頓,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筆漂亮行書,圓潤爽麗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氣象,而是林尚書和劉渭的批覆,此人竟只答錯兩題!
忠親王拿出那份試卷,卷首還未揭名,不知是何人所作,但通篇看下來,只覺此人兵法、陣法,民生、經略,邊防國防,牽涉到的方方面面竟無一不通!
忠親王嘖嘖生嘆,見身旁蕭齊正伏案臨帖,喚過他來,“你看看這人。”
蕭齊年紀雖小,卻已幾乎讀遍了忠親王府內的兵書,又長期聽忠親王耳提面命的教誨,這樣的題目,他雖不能全答,看懂卻是沒問題。
遂接過試卷一看,也瞪圓了眼,“這人若是騎射與身手也厲害的話,怕就要定了金科狀元了!”
忠親王長吁一口氣,“也不知是誰,大梁不是沒有人才啊!”
蕭齊抬起眼來,“會不會是元四爺?”
如今在他眼中,元四爺簡直就是高深莫測、無所不能。
忠親王抿笑著搖搖頭,“這得拆了卷名才知道。”
父子二人感喟一番,他接著往下看,又挑出來兩篇,一隻錯四題,一隻錯五題,也是相當不錯,算得功夫非常紮實了。
眼看日頭偏西,第一疊卷宗要見底,忠親王抬起脖子來抻抻,伸手去過茶盞抿了一口,心頭卻思索著,不知道那元四的卷宗是不是在這三份之中。
他飲了半盞茶,一手把茶盞往桌上放去,一手又翻開下一張試卷。
一眼掃到那試卷前頭的批覆,端茶盞的手一抖,差些傾覆在榻上。
這張試卷,竟只錯了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