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將錦斕袈裟披在身上,那閃閃的金光立馬就變成了伴身在他左右的樣子,將他承托地格外莊嚴神聖。
接著,他又從另一個包裹裡取出一個小巧的物件。
有了錦斕袈裟起頭,陸淵對接下來要拿出來的東西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應該是那與錦斕袈裟一同得到的九環錫杖吧?
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
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
摩呵五祖遊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
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這九環錫杖看起來普普通通,描述上也不及錦斕袈裟那般的華美,但若是論珍貴程度,只怕不會比錦斕袈裟差。
首先,錫杖是僧人身份的象徵。
錫杖是僧人攜帶的道具,是佛教眾多法器中至高至尊的法器,為僧人行路時所應帶。
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功能:第一、比丘出家受具足戒者,也就是俗稱的遊方僧人、苦行僧)託缽化緣時,只能用錫杖擊地出聲,請人出來,故又名聲杖;第二、年老體弱的比丘用來支撐身體,相當於柺杖;第三、用作防身之武器,驅逐野獸害蟲等。
錫杖屬比丘出家受具足戒者,也就是俗稱的遊方僧人、苦行僧)十八物之一,是僧人身份的象徵。
一般的錫杖是6個環或者8個環,而賜給唐僧的錫杖卻是九環,這其中,包含著不少的深意。
首先,九環,應該是代表了唐僧的九次轉世;
其次,九環與九節仙藤,暗合“九九歸一”的意思,也和西行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遙相呼應;
同時,這或許也是對唐僧定力的一種考驗。
觀音菩薩曾告誡唐僧,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走到靈山,歷經各種艱險磨難考驗。
唐僧牢記在心。
他是金蟬子轉世,原為如來二弟子,現在雖然已經是凡人,但佛心純淨,毅力堅韌,心性至善,恪守出家人本分,在取經路上絕不投機取巧,也絕不殺生犯戒。
他多次表態寧可讓妖怪吃了自己,也不讓悟空打殺妖怪:
“我這出家人,寧死決不敢行兇。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卻殺了他六人,如何理說?”這是剛救了孫悟空出五行山時,孫悟空殺了六賊時候說的)
可見唐僧是多麼的善良和純真,哪怕是對待妖怪也一視同仁。
如此善良到近乎迂腐的他,又怎麼會用靈山法器九環錫杖大開殺戒呢?
如來和觀音是想看唐僧佛心是否堅定、是否使用錫杖投機取巧。
要知道,九環錫杖曾經有兩位主人,一位是摩呵五祖,九環錫杖曾伴他在梵山修行和遊遍天上宮闕,不曾逢敵手;另一位是羅卜,他曾拿著九環錫杖下地獄救母。
可見,這絕對是一件威能不下於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豬八戒的九齒釘耙的神器。
如果說,唐僧能發揮出這九環錫杖的威能,或許在原著中遇到很多不太厲害的妖怪時,他都不至於被差點吃掉。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唐僧根本發揮不出九環錫杖的作用。
畢竟九環錫杖是佛家至寶,應該頗具靈性,凡人不可馭使。唐僧雖然是如來弟子金蟬子轉世,但他現如今終究是個肉體凡胎的“人”。前世金蟬子的法力已經消失不見,因此唐僧無法且沒有力量發揮九環錫杖的威力。
這種可能倒也說得過去。
九環錫杖前兩任主人摩呵五祖和羅卜都是法力通天的佛,揮動起九環錫杖,所到之處自然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