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陸淵得以判定,那很可能是一方以《西遊記》為原版的世界的原因。
當然了,那也肯定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西遊記》。
大概就和他的洪荒世界也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洪荒一樣,那個“西遊”,也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雖然在原版的《西遊記》中,天庭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他們的口碑都不大好,西天佛教也一貫被安上陰謀論的帽子。
但不管怎麼說,無論是天庭,還是靈山,都是偉光正的象徵,形象總是正面大過負面的。
而在虛鯤記憶中的“西遊”,那又是一方什麼樣的世界呢?
那個“西遊”的創世神,是“女媧”。
“女媧”創造了眾神之後,在漫長的歲月演進裡,這些世界的統治者逐漸分化成不同的派系,其中以掌握了“悟”的西天之神和精通“修”的東天之神為力量最為強大的兩派。
西天之神的首領,正是之前介紹過的如來佛祖。
西天佛祖盡全西天之力,編寫出總計三藏十二部典籍,喚作“經”。這些“經”中,蘊含著萬物執行之法,西天企圖利用“經”中所述之法管理並控制整個世界的執行。
而此舉大大損害並威脅到了東天之神的利益,理所當然地受到了東天的反對。
以太上老君為代表的東天之神憤怒地認為:西天之所以制訂出“經”,實際上是為了奪取“靈蘊”的控制權。
“靈蘊”,是創世神意識的代表,這個世界存在的基本能量,也是萬物生存的根本。
當年女媧創世之後,因為對虛空的絕望,散去自身意識的大部分,使其參與到世界的演進中去。
而在這些由女媧分散而出的意識,也就是“靈蘊”的不斷輪迴轉化以及衍生之下,這個世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才逐漸蓬勃發展。
而作為由女媧創造出來的生靈,這些眾神,體內自然也有著“靈蘊”的存在。
在剛剛誕生的那些年裡,眾神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
他們沒有恐懼,沒有仇恨,只有對世界無盡的熱愛,這種狀態,才符合陸淵這個世界對宗教中的眾神的構想。
但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隨著後面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它們註定一去不返,就像是人人都懷念童年的美好,卻最終只能沉淪在成長的“誘惑”中,最後不得不變得現實。
一場突如其來的死亡開始在眾神中間蔓延開來。
這時,眾神們才知道:他們的生命並不是無窮無盡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死去的神明越來越多。
終於有神明發現了靈蘊的重要性。
他們開始注重自身靈蘊的維持和增長。
在太上老君的研究之下,眾神們發現:靈蘊湮滅的週期為一億兩千萬年。
為了便於計算,他們把這一週期叫做:劫。
秉持著對自身生命的珍惜——這點無可厚非,眾神們開始了對“劫”的研究。
在這過程中,一名名為“鎮元子”的神明,發現了一種名為“蟠桃”的果子,可以緩慢收集天地之間的“靈蘊”。
自然而然的,蟠桃,也就成為了一種眾神爭奪的“戰略性物資”。
之後,為了爭奪蟠桃,獲取蟠桃更公平的分配權,更是發生了太上老君誘拐眾神,抽取靈蘊,將眾神貶落凡間,成為真正的“人”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