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兵器
管平波領著孔彰,在鐵礦外頭慢慢走著。孔彰極少在戰兵營外亂逛, 故不曾來過此地。如今接了譚元洲的差使, 少不得一一操持起來。
管平波於帶人方面極有耐心, 並不放他蒙頭胡幹, 而是順著軍營, 一日走一處,對著實景講解,比光看文字直觀的多。今日輪到了礦山, 採礦之事乃後勤負責,不消他操心, 要看的是武備司鍛打處。
無需走到近前, 遠遠便能看見幾排爐子熊熊燃燒,鍛打之聲不絕於耳。爐子與爐子之間間隔不小, 卻是熱浪直襲面門, 在炎炎夏日,逼的人喘不過氣來。孔彰頭一回見識打鐵, 才到第一個爐子前, 就被三個精壯的打鐵漢子吸引了目光。
管平波微微笑道:“中原有句俗話,叫做人生三苦——撐船打鐵賣豆腐。前者是危險, 動輒命喪江心, 死了連個屍首都沒有。後兩者就是辛勞了。”
孔彰道:“他們一日要打多久?”
“四五個時辰。”
孔彰道:“那是挺累,拉到戰場上, 都是一把好手了。”
管平波笑道:“術業有專攻,打鐵可不是力氣大就成。你力氣大, 你去試試?”
“將軍說的是。”孔彰不是孩子,沒那多好奇心,自不會去試,而是問道,“他們做的是苗刀?”
“是苗刀。”管平波指著一個工匠道:“你看他的動作,把半融的鐵塊敲打成長塊,再對折繼續敲打,這便是折疊鍛打。”說著從腰中叮的抽出匕首,陽光下,鋒利的刀尖越發耀眼,“昔年歐陽子制魚腸名劍,魚腸因劍上花紋而得名。史上對刀劍有研究之人,常為魚腸劍是青銅劍還是鐵劍爭論不休。然你且看這鐵劍上因折疊鍛打産生的花紋,可不就似魚腸麼?”
孔彰道:“我一直很好奇。”
“嗯?”
“他們說將軍是讀書人家的女兒。”孔彰看向管平波道,“何以在行軍打仗、武學兵器上如此精通?”
管平波收回匕首,笑著岔開話題道:“千錘百煉,方能制鐵為鋼。苗刀略帶弧度,又足夠長。騎在馬上,殺傷力巨大。故我們的武備司,得備足苗刀。不獨現在,將來都是要使的。此事你要上心。”
“是。”孔彰又問,“將軍可曾聽過唐時令騎兵聞風喪膽的陌刀?”
管平波笑著搖頭道:“以盛唐國力,一萬二千五百人的軍隊,也只能配的起二千五百把陌刀,餘者皆是橫刀。歷朝歷代誰不知道那是以步制騎的殺器?可又有誰能養的起?一把陌刀價值兩匹戰馬,有這錢我還不如養騎兵得了。”
孔彰驚訝道:“這麼貴?”
管平波無奈的看著孔彰:“不然呢?不獨刀貴,養能使陌刀的兵也貴。陌刀是近戰武器,戰馬奔至陌刀手前,方可對局。戰馬是甚沖力?陌刀手先得禁得住嚇,才好砍人。雖是傳言陌刀一擊,人馬俱裂,然又有說那名將李嗣業身長九尺,與你差不離。”
管平波拿手比了比二人的身高差,道,“你想想,就我這小身板,便是拿起陌刀,又真能阻得了騎兵?故,從宋始,各色弩開始發展。用腳上弦的踏張弩不消多大的力,又有望山,瞄的極準,只是慢些,用三排輪射可彌補。造價低廉、箭矢可回收反複使用,招來個漢子,三日就能上手。多想不開才使陌刀那敗家玩意啊?”
前面說的倍兒正經,最末一句又露了商人本色,孔彰忍不住笑道:“我真個是粗人,往日看《太白陰經》只顧瞧上頭的兵器如何兇猛,因是舊日風華,與時下不相幹,便不曾細想。若要說起物美價廉,再沒有比那錘子、骨朵更好的了。姜戎騎兵多有配備,憑你哪樣盔甲,他在馬上一揮,打不中還好,但凡打中,非死即殘。”
管平波道:“骨朵太短,故多以槍克之。我往日看人試過,便是傳說中的鐵浮屠冷鍛甲,一槍沖過去,也穿透啦。可惜槍太難練,三年才出好手,死上幾個,能把我痛的心角落都滴血。”
“於是你就想用火器了。”孔彰點評道,“打起仗來,我是最討厭火器。至今且想不出紅夷大炮若是密集了,騎兵該如何應對?那般動靜,休說我們這等叫著好聽的重騎兵,便是鐵浮屠再現,只怕也難抵禦。”
管平波道:“漢時一個漢人能打三個匈奴人。皆因漢量産了環首刀,匈奴還是短刀。一邊是折疊鍛打的利器,一邊是粗鄙不堪的破銅爛鐵,結果不言而喻。有橫刀就有鐵浮屠,有鐵浮屠就有槍、錘來治它。你們怕紅夷大炮,若再有比紅夷大炮更厲害又更輕巧的呢?誰怕誰?”
孔彰想想武器盔甲發展史,點頭道:“是這般道理。”
二人一面說著話,一面看完了鍛打處,又去到火槍、火炮、地雷等處。這幾處最是缺人,看著冷冷清清的。管平波道:“待我們譚將軍在潭州安頓好了之後,火器相關的就得挪過去一部分了。不瞞你說,我是真盼著你們姐弟兩個能好生管好軍務,我能騰出手來擺弄火器。能遠遠在陣地上,不費一兵一卒用槍炮打的敵軍落花流水的事,乃我心中最愛。真是做夢都想我們自己研發出好的火器來。”雖然槍械哪怕到後世,戰爭依舊是拿人命去拼去填,也不妨礙管平波想仗著武器代差,盡可能減少損失的理想。
孔彰好久不曾與人說的如此爽快,李恩會不愛看書,便是兵書也不求甚解,只顧看圖,比他還不如。姜戎一幫糙漢子,現且沒脫盲。朝中識字的頗多,於兵器上能說上話的,一個都不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