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再戰
老虎營的戰兵們,拿著鋤頭揮汗如雨。
管平波等到九月底晚稻入庫後方動作,一則是不願驚了佃農,耽誤農時;二則便是漫長的古代,鐵農具是作為奢侈品存在的。
人人家有鐵農具,是解放後才有的美夢。
在那之前,大量的農村使用的是更為原始的木農具。
因此,老虎營的鐵農具,完全是靠竇向東的友情支援。
於佔領地盤而言,武器比農具更要緊。
千裡水路,能送來一百多套鐵農具,竇向東真算是疼顧管平波的了。
所以,想在雲寨挖壕溝,還得等鹽井收獲,把鐵農具移交過來才行。
先進的機械裝置、科學的排程協作,壕溝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形。
壕溝挖出的泥土,一部分做了紅磚的原料,預備在靠溝的內側修建圍牆。
城市的興起,與圍牆密不可分。
在農耕時代,牆能帶給人極大的安全感。
不單可在外人入侵時有效抵禦,更能預防源源不斷的野獸侵襲。
可以說人類從原始時代,過度到城邦文明,砌牆技術可謂功不可沒。
楊再林觀察了幾日,便明白了老虎營的用意。
沒有圍牆,即便把地圈了,有的是辦法搗亂。
一旦有了圍牆,那塊地就實實在在的被老虎營吞下了。
楊再林心中暗自著急,陌生的機械比單純的人力快的多。
漫說老虎營夜裡有執勤人員,便是沒有,想破壞他們的壕溝也是趕不上的。
冥思苦想了許久,終於讓他發現了一個破綻。
楊再林見地裡挖土的,竟全是戰兵,反而是燒窯的是後勤。
楊再林明白,啟用戰兵是沒法子的事。
老虎營的後勤人員似乎不多,戰兵不動,明年都未必挖的完。
然而戰兵一旦放下武器,拿起了農具,便有了可趁之機。
十月初九,巳時。
老虎營的警報響徹雲霄。
正在挖土的戰兵直起身子,就見遠處一大片人影,揹著苗刀,往壕溝處襲來。
壕溝分段挖土,戰兵們有些在溝裡,有些在溝外,看著稀稀拉拉,全不設防的模樣。
見此情景,站在山坡上,帶著幾個青皮的楊再林,不住的竊喜。
殺人挖心的謠言,只是他刻意放的煙霧。
詭秘的故事,會吸引住大多數注意力,從而忽視他的其它動作。
被攆走的土匪捲土重來,恐懼喪失佃田資格的農民,會選擇與土匪合作。
鹽的確可以收買人心,但是鹽已到手,誰也不會去記過去的好處,因為誰都不是活在過去,而是需要面對實實在在的未來。
拿著刀的土匪,驅趕著拿著鋤頭的農民。
烏央烏央的人頭,站在高處看,蔚為壯觀。
楊再林甚至想,不知書上戲上的幾十萬大軍打鬥起來,又是何等場面?只怕石竹的田埂上,都站不下那多人吧!
老虎營的警報後,是沉重的戰鼓。
每天都會響起的鼓聲,奇異的安定著戰兵的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