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宏朗踩上碼頭的青石板, 只覺得比船上更晃三分。
管平波倒是精神抖擻,指揮著眾人卸箱子行李。
略一抬頭, 就看見一座華麗的風雨橋橫跨在河面上,透過橋洞,遠遠看見了石竹縣城的城牆。
石竹縣始建於漢代,乃西南三省通衢之水路要道, 但也因山川林立、苗漢雜居、盜匪橫行, 往往到了朝代末年,便起義頻發。
陳朝已近三百年, 官吏一代不如一代, 在此民風彪悍的地界,秩序轟然倒塌。
原該繁華的水路要道,此刻冷冷清清,顯得竇宏朗一行人尤其的聲勢浩蕩。
縣丞崔亮帶著主簿徐旺並典吏楊昌毅、楊盛源、劉玉喜前來迎接。
崔亮與徐旺皆是舉人補的實缺, 算在朝廷命官之列。
典吏便是胥吏了, 多由本地人擔任,五年一役, 不是甚好名聲,卻有實惠。
石竹縣四大姓分別是侯楊劉龍,多為苗人, 少量侗人。
候乃苗王家姓,現今還保留著苗鼓,然世事更疊,早已只剩虛名。
如今強盛的乃楊氏, 不過但凡家族,人多了姓氏便不值錢。
橫跨兩縣三族的楊氏,內裡分了無數小宗,彼此鬥的你死我活,與其餘三姓常年混戰,竟不知誰家是誰家的了。
縣丞崔亮拜見了上官,引著竇宏朗一行往縣衙走去。
一百來號人縣衙是住不下的,竇向東早使人打點過,於左近擇了處大宅,用以安頓。
城門青磚修建,上書雲寨二字,便是縣城的名稱了。
穿過青磚修建的城門,一條不算直的青石板路映入眼簾。
路寬約兩米,加上兩側店鋪的簷廊,勉強夠兩抬轎子透過。
石竹盛産木材,故房屋皆是兩層杉木結構。
一樓為店鋪,賣些個日用品並本地特色的油茶、蜜餞。
此外還有篦頭鋪子、打鐵鋪子、粉面鋪子等。
縣城逢一、五為集,今日乃四月初二,未曾趕上,故顯得十分冷清。
行到住所,崔亮之妻迎了出來,只朝“姑娘”陸觀頤見禮,管平波一個做妾的,反倒要拜見下官之妻。
陸觀頤忙不疊的回禮,崔太太也在管平波拜下之前將人扶住,用官話笑道:“奶奶折煞我也!”
官員與官眷們少不得寒暄幾句,崔亮便奉承道:“大老爺1果真出身非凡,下官仗著年歲說一句,許多年來,頭一回見此排場。”
竇宏朗忙謙虛道:“家母一番慈心,不好拒絕。”
都知石竹縣如今混亂不堪,能多帶打手的誰會少帶?只養不起罷了。
看這架勢,就知竇宏朗出身豪富,幾個屬官更打疊起了十二分精神,溜須之聲不絕。
可憐三個典吏說不慣官話,眼睜睜的看著旁人拍馬,自己硬是插不進半個字,好不心焦。
這廂彼此試探,那廂管平波開始安排人入住。
她在船上就畫了屋子的平面圖,張張床標了序號,趁著中途靠岸修整時令僕從分了男女抽簽,再編成了十組,組長由韋高義等人擔任。
又命竇宏朗的長隨平安、泰安先乘快船入城,把陸觀頤寫的門牌號床鋪號盡數貼在牆上。
故,一百人立於一進院門前,隊伍雖歪歪斜斜,好歹看得出分屬何人。
噪雜中,只聽管平波一聲令下,韋高義立刻率第一組排隊往裡走。
韋高義跟了管平波幾個月,認不得許多字,數字卻是認得的。
很快找到了一組的房間,火速安頓完畢。
雪雁立在二門院中,見一組完事,往外傳話:“二組進!”
隨即二組在潘志文的帶領下,亦有序而入。
不消兩刻鐘,一百號人盡數尋著自己床鋪,開始整頓內務。
全程雖有交談,卻無一人爭吵喧嘩,把屬官們看的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