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講,忙到了現在這地步,其實已經沒有傅楚窈什麼事兒了。
但她還是參與到了現場來。
不得不說,那個梅嬸看起來年紀大……但她辦起事兒來,簡直比吳桂花還幹脆利落。最重要的,是因為她年紀大,為人還厲害,所以大夥兒都服氣她。
在了梅嬸在,連吳桂花都要靠邊站!
這第一天的晚上,梅嬸手把手地教會了每一個組該做的事兒,還非要這些人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再做一遍,以確認是不是真學會了。
這麼細致的工作下來……當天夜裡,眾人差不多忙到深夜十一點才搞完。
然而第二天,正式的製衣工作就開始了!
首先是裁剪組上陣,其他組員打下手,幫著去三樓把布匹給搬了下來,放在了二樓;然後裁剪組開始攤布,畫樣子、下剪……
接下來,剪好的布塊被裁剪組的人用劃布石給標上了記號。
裁剪組共有十個人,每兩人一組,一人剪、一人劃記號……很快布塊就堆滿了小籮筐。
接下來,負責第一組拼接外發的婦女們拿著已經裁剪好的布塊,踩著自家的飛鴿、或上海牌腳踏車,去找事先約好的那些、在家等著接活兒幹的婆婆媽媽嬸嬸嫂嫂們……
裁剪組裡的女工們繼續剪剪剪……很快,負責第二組拼接外發的也拿著自己負責的布塊出了門。
到了下午,五千套演出服的裁剪工作已經完成了四分之一。
但是,梅嬸安排的是三班倒,也就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
於是到了第二天下午,所有的布料全部裁剪完畢!
這時,頭一批發出去的布塊,第二天一早已經回收了不少。裁剪組變身為品檢組,開始按照每一組拼接外發的人登記簿,來檢驗散戶們做好的拼接布塊是不是合要求。
合要求的,收貨、登記;不合要求的,立刻交給修改組修改。同時還要將不合格的布塊登記造冊,到時候要扣除、或者減少手工費。
從第三天開始,所有外發的布塊都陸續回來;於是,整合組開始了演出服的最終拼接……
敬城服裝廠的老董其實一直沒有離開連城。
但是……
老實講,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根本不會知道,原來吳桂花答應他的,居然是這樣的一種製衣方式!
——從七月十六日他遇到吳桂花起,到今天七月二十二日,就已經開始有演出服的成品出來了?
七月二十二日,已透過品檢的成品演出服共計一百五十餘套。
七月二十三日,已透過品檢的成品演出服共計九百七十餘套。
七月二十四日,已透過品檢的成品演出服共計二千三百餘套……
越往後,成品演出服的製成速度就越快!
到了七月二十六日這一天,所有的演出服裝全部完工!
大夥兒都鬆了一口氣。
這一天,按照吳桂花和老董的約定,敬城服裝廠會直接派個貨車過來,同時也派人過來驗收;驗收合格的,當場將剩下的一萬九千五百元的款子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