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璣:早就知道那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直很喜歡,常常默默唸著那一句句刻骨銘心之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歲:這就是說,大雁殉情的事強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詞的開篇,便陡發奇問,破空而來。作者本要詠雁,卻從“世間”落筆,以人擬雁,賦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義,想象極為新奇。也為下文寫雁的殉情預做張本;古人認為,情至極處,“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許”是何等極致的深情!
璇璣:遙想雙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幾回寒暑”中雙宿雙飛,相依為命,一往情深。既有歡樂的團聚,又有離別的辛酸,但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們分開。而“網羅驚破雙棲夢”後,愛侶已逝,安能獨活!
藥瓶子:大雁都比某些人強,師姐王大方丈倒是別了小呂安,可是樂不思蜀,照樣食慾旺盛,吃得滿面紅光,一大胖臉,肉眼凡胎,珠光寶氣。
璇璣白了藥瓶一眼,繼續說到:於是“脫網者”痛下決心追隨於九泉之下,“自投地死”。作者又藉助周圍景物襯托大雁殉情後的悽苦。在孤雁長眠之處,當年漢武帝渡汾河祀汾陰,簫鼓喧鬧,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煙如織,簫鼓聲絕,一派蕭索。
太歲:古與今,人與雁,鴻雁殉情無比悽烈。但死者不能復生,招魂無濟於事,山鬼也枉自悲鳴,在這裡,作者把寫景與寫情融為一體,更增加了悲劇氣氛。詞的最後,是作者對殉情鴻雁的禮讚,他說鴻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會嫉妒,雖不能說重於泰山,也不能跟鶯兒燕子之死一樣同歸黃土了事。它的美名將“千秋萬古”,被後來的騷人歌詠傳頌。全詞行文並不複雜,而行文騰挪多變,用事實回答了什麼是至情,寄人生哲理於淡悟之外。
藥瓶子:那《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狂歌當哭,雌雄雙鵰的先後投水而死,綾子初見此詞就已經被深深吸引。金大俠模仿了元好問老師意境,本王要舉報。
太歲:人家金大俠那叫古為今用。
老神仙:啟稟天尊,藥瓶子口無遮攔,德不配位,本仙發誓絕對不再擔任藥瓶叔丈人一職。
太歲:朕覺得,老神仙還是繼續擔任藥瓶子叔丈人為宜,你們二人有說不盡的共同語言,常言道人生難得一知己,你們兩個至少有三點如出一撤,可惺惺相惜。
藥瓶:天尊師父,哪三點?
太歲:一、都好賣弄好得瑟;二、都好貪小便宜;三、都嘴損。
老神仙:天尊直言不諱,看人精準,本仙敬仰天尊學識淵博。
太歲:朕總是勤奮好學,以今天的我挑戰昨天的我,又以明天的我挑戰今天的我,不斷超越自我。朕20來歲時,尚不知道桑葚是結在樹上還是像草莓一樣長在秧子上,後來透過學習才知道:桑葚,別名桑實、葚、烏椹、文武實、黑椹、桑棗、桑葚子、桑粒、桑果,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蕁麻目,桑科,果族,桑屬,桑葚。
播求宰相:天尊的學而時習之的精神,肯求甚解的理念,乃治學根本,臣等學習的楷模。
太歲:朕近些年來東征西討,南征北戰,揚武甚過修文。也是直取勝利,不拘小節。只到昨天晚上,朕黃卷青燈,不輟夜讀才弄明白當年那屈原不是跳入了汩羅江而是汨羅江。哈哈哈,
太歲一笑:朕以前也是桑葚草莓不分,日曰不分,正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也。
老神仙:天尊雖然不分汨汩,也不至於把小藥瓶子曰念成小藥瓶子日。
藥瓶子:孔乙己既然精通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又有毛用。
太歲:那倒是。貴在學以致用,死讀書,讀死書,不如不讀,不如出去揀個知了猴,或者掃掃地。陳蕃陳仲舉十五歲那年,閒處一室,而庭宇蕪穢。他父親的好朋友薛勤來做客,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便知仲舉有清世之志,甚是驚奇。朕習醫、學琴、蒸蛋糕皆半途而廢,不了了之,只因素有掃天下奇志也!
眾臣高呼太歲羊天尊吉祥!太歲羊天尊少小之時便志在千里,非池中之物!
太歲大悅。
老神仙:本仙昨日比武,一敗塗地,懇請天尊講一講武術本質及武術的繼承與發展為盼。
太歲一看手錶:諸位愛卿,光陰似箭,歲月蹉跎,一晃又該下班了。朕這幾天有點肉皮子發緊,朕要去香淑閣按摩一番,今天就到這吧,明天朕講一課武術研究。
眾文武請安告退散朝,黃門官卷簾。
(本章完)
喜歡羊太歲請大家收藏:()羊太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