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在西岐大營之中建立大周,雖然有些時間緊迫,但是聲勢不小,首陽山下集中了七十萬大軍,聲勢何其的浩大,不過大商軍營對此到是一點兒反應都沒有,除了斥候檢視一下,副元帥黃飛虎和大將軍孔宣一點兒出兵的意思都沒有。
兩人正在中軍大帳之中相對而坐,武成王黃飛虎講述著封神之事,講罷之後言道:“大將軍莫怪,此事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以前只有三位老臣知曉。”
“不會,此事確實干係重大,今日能夠告知已經是大王的恩典了,難怪大王不給騎兵,這是怕我直接殺過去,隨後引出修道者干涉了,不過孔宣可是不怕他們的。”孔宣有自信的理由。
“大將軍的修為大王是知道的,西岐之地大將軍隻手可滅,但是此事關係到了諸天聖人,尤其是大將軍也有一劫。”黃飛虎出征之前,孫明找他說了一次話,其中說的則是孔宣的劫難。
“我?”孔宣疑惑,他可是準聖修為,誰能傷他?難道聖人要直接動手不成?
“不錯,大將軍與大商有緣,因果牽連其中,而這次大劫非同以往,諸天聖人也是會出手的,而大將軍的劫難就應在聖人之中,具體的不得而知。”
“這是聖師說的?”
“不錯。”
“原來如此,看來我孔宣的修為還是不夠啊,這次大戰之後,孔宣也是需要重新回山修行了,凡間的因果也是應該了結了。”孔宣說道。
黃飛虎沒有發表意見,這是修道者的事情,他雖然和聞仲學藝,但是學的是兵法武功,而不是修道,這點他到是沒有什麼遺憾的,他也志不在此。
後世人們都說:“世上只有神仙好,只有神仙樂逍遙!”但是洪荒並非如此,人們對於修道者看的多了,也不是大家都想要修道,向姜子牙那樣一心求道的並不多。
雙方大軍各自不動,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兩邊兒就像是老死不相往來的鄰居一樣,各自幹自己的事情,而時間就這麼如此的過去了,孫明的大軍終於來到了汜水關。
“大王,明日出關,一日可到金雞嶺,不知道大軍如何安置?”太師聞仲問道。
孫明則是早有打算,“大軍就在汜水關安置,前方有三十萬大軍足夠了,不需要太多的,大軍在此操練,太師負責這裡,五關都歸太師排程,所有總兵隨孤前去討伐西岐。”
“這……大王,根據情報,西岐有兵七十萬,如此我們的數量上不佔據優勢的。”
“呵呵,太師忘記了,大戰不過是一個開端,決定權不再這些士兵,他們不過是頂層戰力結束之後,去打掃戰場罷了,去的多了反而損失頗大,如今三十萬剛剛好的。”孫明一笑。
聞仲恍然,修道者之間的戰鬥弄不好就會波及凡人,如此大軍太多的話,損失必然慘重,而汜水關不同,這裡不單單有足夠的地方可以容納如此多的軍隊,同時還能夠遠離主要戰場,同時支援的速度也是不會慢的,尤其是騎兵。
“大王不帶騎兵前往嗎?”
“不用,武成王那裡不是有兩萬騎兵嗎?足夠使用了,現在我帶著各路總兵前往即可,老太師在此坐鎮,將汜水關建成大軍的後勤補給之地,一切也是要小心才行。”
孫明的車架起行,各路總兵隨行,帶計程車兵不多,只有三千精銳的近身侍衛,申公豹也是騎著他的黑豹跟隨在側。陳塘關總兵李靖也在隊伍當中,不過他的長子和次子這次都沒有跟著來,孫明知道,必然是他們的師傅將他們叫回山上去了,弄不好兩軍陣前還有父子相殘的戲碼。
不過孫明並沒有讓他們打生打死的想法,畢竟是自己手下的總兵,又是人族,他自然不會坐視不理的,而現在闡教的三代弟子不知道如何了,自己可是搶走了不少的,他們還有人可用嗎?使用弟子替劫,此種做法孫明是看不上的,而洪荒之地也就闡教乾的出來,他們更加的在意自己,而不是師門、弟子這些。
一日之後,孫明來到了金雞嶺大營,武成王黃飛虎和大將軍孔宣在此迎駕,中軍大帳成為了孫明的地方,他端坐主位,而兩邊皆是戰將。
“坐。”孫明讓所有人坐下之後才問道:“西岐方面如何了?”
孔宣起身抱拳,“啟稟大王,逆賊姬昌於前些日子立國,國號周。”
“什麼?逆賊安敢如此?”青龍關總兵張桂芳跳將起來,憤怒的表情全部寫在臉上,他不是特別徵召來的,青龍關在北方,負責原來防禦北方諸侯,而現在用不上了,但是他依然駐守在那裡,這次調兵就有他一個。此人孫明很是看好,因為他忠心,對於大商忠心耿耿。
在《封神榜》一書中,西岐招降於他,不過他自刎而死,算是盡忠了,現在有如此表現,孫明並不認為他是有意的在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