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朱元璋、窩闊臺三家聯軍三十萬大軍在幾日後也浩浩蕩蕩地殺到,兩軍夾漳河形成對峙局面。
隋軍後勤賴范仲淹、楊士奇、張叔夜等能臣主持,由於事件就有了充分準備,鄴城內囤積了二十萬大軍兩年之用的糧草馬料,還有大量的刀槍硬弩,盔甲盾牌、帳篷、火油、投石機等諸多軍械。
而三家聯軍這邊,窩闊臺和柴榮倒是短時間不發愁後勤,但是糧草軍需大多依賴唐軍的朱元璋則是發了愁,大站一起唐軍的後勤自然是向著柴榮傾斜,朱軍士卒已經幾日沒有飽餐。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這段時間朱軍上下已經流言四起,有說朱元璋已經向突厥稱臣,有說突厥人這次南下攻打河北,要將河北民眾盡數虜到突厥為奴為婢,以河北人士為主的朱軍人心惶惶,已經開始逐漸叛逃現象。
“全是一派胡言!”
朱元璋憤怒地一拍桌案,其實和突厥人聯合他也是萬般不願,可形勢所迫,為了皇圖霸業他也只能強忍下不快,但是若說他向突厥人稱臣,出賣河北百姓給突厥人,如此喪權辱國的事他是寧死也不會去做的。
奈何人言可畏,突厥人跟著他的軍隊一同南下是事實,歷史上胡人入侵給中原百姓造成了太多的苦難,任誰會相信這些突厥人會秋毫無犯。
朱元璋無奈,只能親自前去面見柴榮和窩闊臺,共商對策。
“這幾日我軍中謠言四起,軍中人心渙散軍心不穩,已經出現上百名逃兵。柴大將軍,窩闊臺王子,依你們之見,應當如何?”
“大戰在前,逃兵自然當斬!”
窩闊臺面色陰狠,冷冷說道:“值此時機,更應當實施株連之法,士兵逃跑全隊斬首!”
朱元璋面色一變,有些不滿地看向窩闊臺,若是如此,他麾下要斬多少人。
“萬萬不可!”
不等朱元璋反對,柴榮麾下副將郭子儀便出聲反對道:“朱王爺麾下將士多是河北人士,眼下我軍征討河北,若是用鐵血手段鎮壓,豈不是將河北民心都推向隋朝那一邊去了。”
“說得對!”
柴榮點了點頭說道:“臨清一戰,岳飛將兩萬戰俘悉數發糧釋放,此乃攻心之計,為的就是爭取朱王爺麾下的河北將士,我等決不可草率行事。”
“那你說怎麼辦?”
窩闊臺冷哼一聲,看著柴榮和郭子儀發問道。
柴榮和郭子儀對視了一眼,互相點了點頭。郭子儀向著窩闊臺拱了拱手說道:“窩闊臺王子,朱王爺軍隊當中之所以出現逃兵,最主要的還是擔心王子殿下麾下將士劫掠河北。若是王子殿下能夠在三軍面前立誓,突厥軍隊絕不擅取河北一草一木,定可安定人心。”
柴榮緩緩點了點頭,他們二人深知民心的重要,早就想要求窩闊臺約束軍紀,如今只不過是藉著朱元璋的事情說了出來罷了。
一旁的朱元璋聞言亦是毫不猶豫地贊同,一方面是為了穩定他軍隊的軍心,更重要的是出身底層農民的朱元璋太清楚底層百姓的不易,也是為了儘可能地儲存河北的生機。
喜歡隋末之群英逐鹿請大家收藏:()隋末之群英逐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