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和司馬懿不同,他反對變法是因為他心中對舊制的執念,比司馬懿更多幾分忠君之心,聽得楊杲說饒他死罪,當即十分規矩地行了大禮,起身離去。
“陛下,智真大師來了!”
司馬光走後不久,錦衣衛指揮使賈詡前來,躬身向楊杲稟報道。
楊杲當即揮手說道:“快請!”
當初洛陽大戰的時候,曇宗幾次相救李世民攪亂局面,令楊杲內心十分惱怒。他知道曇宗如此相助李世民,絕不是因為他口中所說的天命,而是因為楊杲對佛門的政策。
隋唐年間的佛門和後世的佛門大有不同,現在的佛門弟子有許多特權,他們不用服徭役,不用納稅收,寺廟佔用土地,大興土木。
佛門弟子欺壓普通百姓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侵佔田地,不勞而獲,荒年還放高利貸,很多違法的人也藉著出家以此躲難。
歷史上曾經有過三武一宗滅佛,究其根源,都是因為國家需要恢復民生,需要讓更多老百姓有田地可耕種,國家需要收納稅收。唐武宗滅佛之時,史書記載“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天下財富十分之七、十分之八都被佛門佔據!換成哪個皇帝都忍不了。
楊杲並不信仰佛教,但也不排斥佛教,他想做的只是將佛門子弟納入律法當中,消滅佛教當中講究奢靡的宗派,保留以苦修為主的禪宗等引導天下百姓向善的宗派。
可是早已習慣凌駕於律法之上的人,怎麼能夠接受被人管制,曇宗便是因此幾次襄助李世民,楊杲一怒之下險些就要兵發少林,多虧群臣勸阻這才消了怒火。
不過曇宗幾次相助李世民,楊杲不可能視而不見。這個時候賈詡便進言,佛門當中也不是每個人都要與朝廷作對,可以考慮從佛門內部瓦解。
楊杲點頭同意,授意賈詡尋覓合適的佛門子弟作為朝廷的代言人,就這樣,出身禪宗的智真便進入了賈詡的視線,幾次密談下來,智真明白了朝廷並不是要取締佛門,習慣苦修修身修心的智真對朝廷的政令也是十分認同,便點頭應允了賈詡。
“老衲拜見陛下!”
智真在賈詡的帶領下進入堂內,朝著楊杲施了一禮。
“大師不必多禮!”
楊杲對智真也是十分客氣,親自上前扶起智真。
“多謝陛下!”
看到楊杲態度溫和,智真心中大定,明白之前賈詡所言非虛,當即說道:“陛下,前不久曇宗回寺,聽聞陛下駕臨河內之後,帶著他的弟子便出了山門,老衲懷疑他要對陛下不軌,特來相告。”
智真大師走的是官方道路,而曇宗本人已經上了朝廷的通緝,這一路上自然還要小心避開官府的眼線,因此雖然智真比曇宗晚下山,卻比曇宗早到河內。
楊杲聞言當即向智真道謝道:“多謝大師告知!”
智真還禮說道:“阿彌託佛,出家人本應六根清淨,以宣揚佛法、點化世人向善為己任,參與兵戈之事本就不該!”
“還是大師明事理!”
楊杲微微一笑,雙手扶住智真說道:“朕希望,佛門能夠在大師的帶領下發揚光大!”
喜歡隋末之群英逐鹿請大家收藏:()隋末之群英逐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