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獨孤震這位關隴貴族領頭人物的表態,再加上李建成在朝中的黨羽搖旗吶喊,李淵最後無奈只能同意了楊杲的條件,將藍田馬場中的二十萬馬匹以及十五萬石糧草和五萬兩黃金分批次運到了隋朝境內。
而隋朝也同樣釋放了被俘的李建成和裴寂。與此同時,蕭瑀和劉文靜也就隋唐和解一事達成了一致。雙方各自承諾,三年之內不互相攻伐。
不過無論是楊杲還是李家父子都心知肚明,所謂的三年不過是一個虛值。只要隋朝平定了中原亦或是唐朝剿滅了薛舉、李軌,大戰便會立即爆發。
而與此同時,洛陽的王世充在收到侄子王仁則的鷹信後,迅速在洛陽城內發動了兵變。
盧楚元文都等世家弟子自詡高貴,根本不屑於去拉攏在他們眼裡粗魯無禮的軍漢,他們高傲地認為有了皇帝楊侗的信任,滅掉王世充這個胡商易如反掌。
他們做夢都不敢料到王世充居然會發動兵變,根本沒有任何應對措施,最後只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至於皇帝楊侗,在宮變當日神秘失蹤,有傳言說他已經看破紅塵,剃髮為僧,法號“僧閔”。也有人說楊侗在宮變當夜就被王世充用鴆酒毒殺,只是屍體被暗暗處理了而已。
但無論是何種說法,王世充都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洛陽之主。不過王世充這個洛陽之主的日子也不好過,距離洛陽兵變大概一個月左右,瓦崗李密突然發難,一舉攻克了拱衛洛陽的重鎮虎牢關,再一次威逼洛陽。
王世充聽到虎牢關的敗兵回報後,原本因為一舉奪得東都大權的大好心情頃刻間化為烏有。他當即招來剛剛從江都返回的侄子王仁則還有王彥章、段達、桓法嗣、楊公卿、董浚、楊汪、郭士衡等一干心腹前來議事。
東都,太極殿。原本作為大隋王朝百官議事的大殿如今已經變成了王世充的軍議大廳。
王世充大大咧咧地坐在上首,目光威嚴地從殿上的群臣臉上掃過,沉聲道:“諸位將軍,眼下虎牢關失守,李密兵鋒再一次直逼洛陽,爾等有什麼應對之策?”
一身紫袍,原來和王世充同為隋恭帝楊桐的顧命大臣的陳國公段達出列道:“王公,下官以為李密勢大,我等應該謹守洛陽,依靠堅城抵抗瓦崗逆賊,等候江都援兵!”
“不可!”
身穿一襲道袍的桓法嗣大步出列道,“王公,段大人此言差矣。眼下我等方才平定元文都等逆賊,東都城內保不準還有他們的同黨,這一次絕不能讓李密他們圍城,否則恐有不測!”
桓法嗣原來是一個走方的道士,頗有些急智,前番李密圍攻東都洛陽時便多番設計,屢建奇功。在一眾將領當中頗有些威信。
王世充聽了桓法嗣的話後也是點了點頭,“軍師所言極是,萬事都得靠自己,不要太依靠別人!”
王彥章豪氣萬丈,大聲說道:“叔父放心,李密雖有百萬之眾,但在我眼中,皆是草芥,憑我手中大鐵槍,必殺得瓦崗群賊聞風喪膽!”
王世充哈哈笑道:“彥章果然勇猛,你放心,叔父一定給你一展拳腳的機會!”
桓法嗣聽了王世充這話,彷彿明白了什麼,張大了嘴巴問道:“王公,你莫不是打算。。。”
王世充頷首說道:“不錯,我和李密打了多年交道,對他也算是知根知底。此人性格驕傲自大,他一定會認為我們只敢龜縮在城內不出,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先發制人,殺他個措手不及!”
大將張鎮周聞言慌忙出列道:“王公且慢,眼下我洛陽可戰之兵不過七萬,除去洛陽城的必要守備兵力能夠出擊的兵力不過五萬,而佔據虎牢關的瓦崗軍有近二十萬,更有裴行儼、單雄信、王伯當等瓦崗勇將。還望王公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