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b的《寶藏獵人》這個節目不光有大量的普通觀眾,不列顛各大高校的考古系師生也同時在關注著這個節目。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是不列顛最為著名的兩所高等院校!
劍橋大學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09年,當時一群學者由牛津大學聚集到劍橋郡,由此建立了劍橋大學,一直到1284年伊利主教才成立於劍橋大學的第一個學院彼得豪斯,在之後的發展中,劍橋大學一共創立了31個自治學院。
在長達8個世紀的歲月裡,劍橋大學培育了10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11位菲爾茲獎得主、6點陣圖靈獎得主,牛頓、開爾文、麥克斯韋、波爾、霍金、達爾文、華羅庚等都曾在此學習。
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些一流的人才鑄就了不列顛的數百年輝煌。
而劍橋大學考古學專業都在整個世界都名列前茅。
一方面是因為劍橋大學在考古方面研究已經進行了百年之久,另一方劍橋的這門學科匯聚了全球最頂尖的大咖和最先進的儀器裝置及研究理念。
劍橋學院的考古系的學生是一個多樣化的研究群體的一部分。
學院的考古學課程包括考古學、亞述學、生物人類學和埃及學.....
它的靈活性意味著學生既可以從第一年開始專攻,也可以選擇在從第二年開始專注於最多兩門學科之前先有一個寬泛的開始。
考古學使用物質證據,從分子到紀念碑結構,來探索人類的過去和了解過去的社會。
亞述學研究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蘇美爾、巴比倫和亞述)的語言、文化、歷史和考古學....
埃及學是研究古埃及的歷史、語言、社會、考古學和宗教的學科。
而生物人類學研究人類進化和多樣性,生物學和行為,以及生物學和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
而隨著薩福克郡霍克森發現羅馬寶藏的訊息,透過cbb的直播畫面擴散到整個不列顛,而且還在快速發酵。
甚至傳遍了整個不列顛各大院校的考古系,導致無數的學生和教授為之爆發了激烈的爭論與探討。
此時不少人劍橋大學考古系的教授和專家們聚在一起,正在召開一場閉門會議。
“最近新一期的《寶藏獵人》大家都看了吧,一個亞洲的尋寶人在霍克森挖出了羅馬寶藏!”
“學院裡的教授們一致認為寶藏的埋藏時間是在公元350450年!”
人群中一位留著山羊鬍子的教授認真的說道:“目前我們透過查閱古羅馬的歷史文獻資料,還有影片裡這位尋寶人所發現的金幣和銀幣樣式和形質,我們推斷有超過5位羅馬皇帝的名字和肖像在裡面。”
“這些硬幣應該是在古羅馬皇帝的三個王朝時期下鑄造的,從最早的是君士坦丁王朝的後繼者,其次是瓦倫蒂尼亞皇帝,最後是狄奧多斯皇帝...”
一旁的考古系分院的副院長皺了皺眉頭:我來說說我的發現,畫面裡的那位亞洲尋寶人在展示那些金幣的時候,我發現那金銀幣些還保留了原始的鑄幣廠標記。
這些標識了當初鑄造這些錢幣的鑄幣廠的所在地,這也間接的說明了當時羅馬人統治的區域,鑄幣廠生產的硬幣風格進行了嚴格的統一。”
“而且我讓我的學生查詢資料大概可以確定這些羅馬金幣和銀幣的鑄幣廠可追溯到總共14個來源:特里爾,阿爾勒和里昂在高盧),拉文納,米蘭,阿奎萊亞,羅馬在現代義大利);希西亞現代克羅埃西亞),錫爾米烏姆現代塞爾維亞),塞薩洛尼基希臘),君士坦丁堡,賽子,niedia和antioch現代土耳其.....”
“可想而知當時羅馬統治了大半個歐洲。”
又有一位教授站出來解釋:“自公元410年以後,古羅馬歷史文獻很少提供有關不列顛事件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