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的就是藉口,俺看你們就是沒膽子,到時候攻城俺們大隊先上!”
高大的熱爾曼瞥了眼老兵說道。
“是啊,這還沒開始打的,咱們諾德人的膽子呢?”
“沒錯,俺就看不上蠻王,盡刷手段,咱們去了,還不定被怎麼安排呢,”
“就是,與其過去做炮灰,俺覺得自己打合適。”
其他追隨者們也紛紛幫腔。
戴維壓根沒開口,老兵們話音剛落。
高山挑戰選拔出的血勇少年們就紛紛頂了回去。
這樣的場面。
這三天行軍下來,已成常態。
對於這樣的爭執,戴維是樂見其成的。
起碼他們的爭論從最開始的相互問候對方家人,到現在著點於即將到來的戰爭進行的思考。
不論主動還是被動,都是好的。
其實在最初的設計中,戴維並沒有打算給這些老兵們任何地位。
道理很簡單,如同作畫時一副塗滿顏料的紙和一張白紙,任何人都願意選擇後者。
怎奈何血勇少年們太過拉胯。
追隨者們個人武力沒的說。
軍事能力與管理能力卻差的一塌糊塗。
該有的知識儲備更是一點沒有。
這主要源自於他們大多出生貧弱的小部落。
能血戰殺出參加高山挑戰,就已經付出了全部的資源與時間。
再沒有任何渠道與時間去了解其他知識了。
這使得他們在出發的第一天就鬧出了不少笑話。
使得戴維被迫停下來進行了一日整編。
運用最簡單最古老的編隊方式。
十人一組,領頭名為什長。
百人一隊,領頭名為百夫長。
五個百人隊組成一個大隊。
軍事管理權歸威望最高的百夫長。
之所以不使用更多人的整編方式,完全是因為太多人不識數。
他們大多無法理解超過自己手指頭的數字。
光是讓他們理解五百人大隊中一百人和一根手指頭是一個概念,就廢了戴維一下午的功夫。
雖然過程雞飛狗跳,不過經過整編後,總算有了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