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王哥把關就行了。”
嘴裡是這麼說著,不過李文秀還是認真看了一下材料。
這一次金和實業新開的店面一共有12家,變動的數字基本上已經穩定下來了。
前前後後投入了幾百萬,如果出了什麼事情,損失倒不是很大,但是信心肯定會受損。
從當初開格子鋪到現在,金和實業一直都順風順水,這裡面既有李文秀佈置得比較恰當,當然也少不了其他人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做好所有的環節。
有時候李文秀也老是想同一個問題。
如果自己當初沒有果斷轉型,仍然在一個坑裡掙紮的話,結果是不是比現在會更好。
但是已經過去的東西自然不好去假設,不過越是如此,李文秀越是小心對待眼下的局面。
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的步子越來越大,市場規則也越來越完善,跟以前一樣逮著一個空子就往裡面鑽,成功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低了。
最穩妥的辦法還是穩紮穩打,這一次之所以進軍精品店,李文秀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一個成熟的經濟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量的中産階級顯而易見地就會産生大量更高層次的需求,這不光是表現在奢侈品上面,即使是日常的消費也會隨著發生改變。
李文秀是學過管理學的,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雖然滿嘴都是胡話,但是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
一旦溫飽的問題解決了,自然而然就會産生更高層次的需要。
舉個簡單的例子。
哪怕是最簡單的日用品的消費,在沒錢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是本著能省則省的想法去消費。
但是一旦經濟承受能力上來了,情況可就迥然不同,以前在鄉下的時候,口袋裡半毛錢都可以興奮老半天,想著到底是買泡泡堂呢還是買餅幹。
現在呢。
李文秀都不記得自己已經有多長時間沒去過雜貨鋪買東西了,即使是路邊上看到有小店也不會進去。
買個最簡單的牙膏牙刷也只會挑著便利店或者超市裡的找東西。
這就是觀念上的變化。
觀念這個東西,很可怕,是一柄雙刃劍,會造就一批産業,也會讓一批産業淘汰。
就好比現在的金和實業。
以前的24小時便利店基本上就是打著普通消費者的主意,只要你想到的東西,店裡基本上都能夠買到,談不上多麼高階,但是齊全,物美價廉。
不過隨著時間一長,慢慢地就有人覺著不行了,太低端,裡面很多東西看著不上檔次。
再不想辦法改變這種形象的話,遲早會成為市場上的淘汰者。
按照李文秀的想法。
精品店開業是第一步,隨著營業的店面越來越多,今後主要的力氣都會放在中高階的消費者身上,畢竟有錢人的錢還是比貧窮一代的人要好賺得多。
“那彪子那邊的事情處理好沒有?”
“還沒呢,聽說還要過一段時間,現在那邊貨都壓了好長時間,再不放出來的話,我們的損失可能會有幾百萬的數字。”
皺了皺眉頭,李文秀也沒說什麼。
幾百萬,損失就損失了吧,人力不可為的東西,他也不想去白費力氣,不如把精力放到眼前的問題上來。
楊彪那邊處理問題的能力並不差,無非就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但是最近一段時間肯定是指望不上那個家夥了。
“那你打算讓誰去負責這個專案?”
李文秀也擔心找不到好的負責人。
到時候要是因為人力不足沒把事情辦成,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你覺得曹軍怎麼樣?”
李紅梅試探著問了一句。
“曹軍?曹軍不行,他的經驗不夠豐富,我倒是有一個人選。”
想到這個事情上面,李文秀腦子裡立馬就浮現出一個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