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謹夜風人雖然很渣,但是讀書什麼的卻極為厲害。
他在宜城裡得了鄉試和省試的第一,這樣的成績想要在會試裡得到名次想來也不難。
她的嘴角露出詭異的笑容,如今在京城左右無事,若不是好好消遣一下謹夜風,那實在是太對不起她穿越初來的那個碩大的疤痕了。
明雲裳問清楚考場的路線之後,就帶著秦解語在明洲學院的山腳下等著。
明洲學院是整個蒼瀾王朝最好的學府,在這裡授課的都是當朝的鴻學大儒,三年一度的會試幾乎都是在明洲學院裡考。
之所以選在這裡除了明洲學院的資質最老最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明洲學院建在京城裡最高的瓊華山上。
那裡只有兩條路上下,一條是明雲裳所站的山腳之下,從山上走下來約要一個時辰。
另一條就是在離她約莫有一里之遙的吊籃路,那是上山最近的路。
要依靠山上放下來的吊欄才能上去,下來也要上面人吊下來才可以。
如今的兩條路都已被封,考試期間,任何人都不能上下山。
午時過後,那些學子們便依次從山上走了下來。
明雲裳靜靜的等著,她再等了約莫一刻鐘,便見到謹夜風和幾個學子一起走下山來,幾人一邊走著一邊還在討論今日考試的內容。
今日的謹夜風身著一件深藍色繡暗紋棉襖,頭上戴著一個儒生的帽子,沒有她記憶中的風流之姿,卻多了一分文人特有的儒雅之色。
和幾個月前她見到的謹夜風大不相同,少了一分輕浮之氣,看起來倒是人模人樣。
明雲裳大致聽了聽,知道這一次科考一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史論,第二部分是時務策,第三部分是經義論。
她對古代的科考曾有過研究,中國歷史上的科考制度被八股文壟斷,大多是一篇文章定乾坤。
像這樣分成幾部分的科考還是比較少的,看得出來這個朝代的科考是經歷過一些改革的。
若是這一朝的君主所為,那麼這個君主必定是個賢達之人。
她個人覺得這些題目出的比二十一世紀的高考的含金量要高一點。
畢竟會試能勝出的大多都會入朝為官,比之二十一世紀無限制的擴招後連找工作都難的大學生要高上不止一個檔次。
明雲裳從幾人的對話中可以聽得出來,謹夜風這一次考的還不錯。
他的論解在這個時代也算是比較高明的,竟還頗有幾分治國之能。
只是她對那些考試的東西,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終是覺得朝堂之事和她沒有太大的關係。
只是她以前的職業習慣是不管聽到什麼東西都往心裡過一遍,有沒有用就另當別論。
謹夜風和其它兩人一起同行,另外兩個考生都以他為尊,想來要稍遜他一籌。
而謹夜風只是一味謙遜,只是那眉眼間終是難掩一抹得色。
明雲裳看到他那副樣子心裡暗暗好笑,卻也只是暗在那裡不動。
幾人從兩人身邊走過時,有人看了她一眼便立即別開頭。
謹夜風見她望來,只是溫雅一笑,眼裡倒也沒有鄙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