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哭三萬場:“怪不得看不懂,原來是表現主義作品啊!這些東西太抽象了,d不住。”
個把月:“‘我國文壇未來的希望’,張老對林風的評價好高啊!作為林風的鐵桿粉絲,不禁要為張老點個贊!”
一分鐘算什麼英雄:“張老說得對,我早就懷疑那個狗日的教務處主任有問題了!像林風這麼傲的人,怎麼可能會去做作弊這種事?”
海味我自知:“強烈要求有關部門介入調查林風作弊事件!”
輸球:“社會力量對於個人的壓迫啊!唉,現在這種事太多了。前段時間不是有個新聞嗎,一男子坐牢20年後,才被發現是被冤枉的。一生中最精彩,最有無限可能的時期就這麼錯過了。希望國家能謹慎執法,公正執法。畢竟,就像《審判》中所寫的那樣,在社會力量面前,個人的反抗實在是太無力了。”
卑微之人:“強烈要求有關部門介入調查,還我國文壇的未來希望一個清白之身!”
……
人民網:“《審判》——我罪故我在”。作者:陳彥琳。
對於林風這個文壇的後起之秀,我一直以來都是很欣賞的。有些讀者或許有印象,我曾對他的《夢江南·昏鴉盡》做過一次點評。
而這次,我又一次看到了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世人都說,苦難造就英雄。
我是比較贊成這點的。
我想,正是這場新聞媒體們對於林風的“審判”,導致他寫出了這篇《審判》。
在看《審判》時,我的丈夫認為林風講的是社會力量對個人的壓迫,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在我看來,林風一開始或許是在寫這個,但到了後來,他是在講述更為深刻的東西。正如很多偉大的作品,起源於作者自身的感受,最終又超脫於作者自身。
在林風的筆下,罪感的痛苦與自我的存在是緊密相連的。罪感是個體性的,只有當個人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並開始探詢自我存在的意義時,罪感才會油然而生。
被捕使得k由一個被自身的身份、地位等等世俗的禁令捆綁著的人,變成—個只關注單純生活,關注自我的自由人。
他的生活變成了—個迴圈——越追尋生活的真諦,他的罪感就越深刻,他就越關注生活本身。
k只要活著一天,k的罪就會有增無減。
因此,一旦開審,必然有罪!
為什麼?
因為理性。
理性一旦起作用,罪就滋生。
這種罪並不是人們通常意義上的殺人、搶劫,是從被提醒犯罪的那一刻起,理性瘋狂運轉,按照人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方式去檢驗一切行動,罪由此蔓延。
人類往往過高估算自身認為無往不勝的理性,用邏輯思維方式煞有介事地製造出一系列標準、準則等規範性的東西,試圖把整個人類生活和人本身都納入這邏輯物的城堡中接受審判,法或權利正是這一創造物之一。
人類每一個個體在不同的層面參與到運用理性、製造所謂規則的龐大工程之中,其實自己就在製造罪,罪行是每個個體犯下的,而人類偉大的理性遲遲無法意識到這一點。
人類的處境和命運不由自我決定,往往被籠罩於人類創造物自身執行的秩序之中,這種對個體而言非正常的狀態,其實是人類給自己設計的滑稽出路——只有被它,被人類自己處死,才能真正脫罪。
也因此,《審判》雖然還沒完結,但結局肯定是k被處死。
【即將來臨元旦,落葉在此求推薦票收藏打賞訂閱,元旦當天紅包相送,歡迎大家來起點中文網!!!】(未完待續。)
喜歡娛樂紀元請大家收藏:()娛樂紀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